千万不能把加大政府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仅仅理解为简单的政策性资源的注入,更为重要的,还需加快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为国内企业及居民的创新创造更适宜的制度与环境。比如促使资本、劳力、土地这三大要素市场尽早市场化。
□易宪容
中央政治局在上周五的会议上要求关注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压力,提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目的是要减轻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以重拾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活力。
实体经济是相对于金融经济而言的,主要是指对实质性商品的投资、生产、交易与消费,其活动是为了满足当期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而金融经济则是指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各种金融服务活动,或一些金融产品的内部循环等。目的是创造条件面向未来各种需求。可见,两种经济是存在明显差别的。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就是要通过政府政策的方式来激活实体产品生产等各环节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激发整个经济增长动力。
其实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就给出了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清晰答案,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根据这个思维逻辑,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首先是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因为,就目前商品市场的情况来看,除了极少数重要生产原料之外,基本上都已市场化了,但是在要素市场,还是充斥着政府的层层管制,尤其在资本、劳力、土地这三大要素市场,都还存在严重的价格扭曲,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严重错置。政府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就得调整扭曲的价格机制,就得让三大要素市场尽早实现全面市场化。
比如说,国内三农经济、小微企业等之所以融资困难及融资成本高,而严重阻碍这些企业及行业发展,就在于国内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价格机制扭曲的利率双轨制。比如,当前正规银行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至7%不等,而这些资金基本上贷给了国有企业、政府项目、住房抵押贷款等。但近10多年来,住房价格年增长为10%以上,有些城市甚至于高达30%至50%,借货成本明显过低。而影子银行贷款利率是在15%至20%高水平,而这些资金主要是贷款给中小企业及无法从正规渠道贷款的机构、个人和企业。正因为正规市场与非正规市场贷款利率相差如此之大,致使国内金融市场不服务于实体经济、价格机制扭曲及资源严重错配。假如这种利率双轨制能够尽早并轨,让影子银行的贷款利率降下来,保证让中小企业、科技、三农经济及实体经济能够承受,那必然是对实体经济最大支持,也是激活国内实体经济最为重要的方式。但是,就目前现实的情况来看,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或利率双轨制并轨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政府要打破这种管制并不容易。
还有,当前国内实施的土地制度和户口制度,严重限制了资源在地区间的移动及配置。由于户口的制度管制,国内劳动力人口不能在统一的全国性劳动市场充分流动,在中西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就得耗费更多资源来发展当地经济。这当然会严重降低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这种阻碍劳动力要素流动的户口政策,不仅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也容易扭曲劳动力要素的价格,造成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及低效率。结果是国内经济过度房地产化、土地资源被严重浪费、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而造成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并使中低收入民众的消费产生严重挤出效应。同时,在扭曲的生产要素价格信号下,不少产业不得不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表面上似乎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可实际结果是这些生产都处于低效率水平。从50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区域性变化来看,经济增长中心是越来越向少数发达地区聚集。中国也是如此。可以说,加快农民城市化进程,是对三农经济最大支持力度。
再就是,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最为重要的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这里需要改变一个观念,政府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非仅是取消各种管制条例,也不是货币政策宽松及融资渠道便利,而更重要的在于为民众自由创业、企业创新创造新制度环境。有研究者就认为,过去25年来,美国经济之所以能长期繁荣,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力的提升,就在于美国企业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正是这种技术创新远远把欧洲及日本经济抛到后面。但是,人们会问,欧洲及日本的互联网技术也不逊色,这些国家也拥有相应的资金与人力资源,但是为何只有美国才创造出谷歌、脸书、微软、英特尔、苹果、思科、推特、亚马逊等这样的企业,而欧洲及日本则没有这样的企业?在笔者看来,这根本上就在于美国教育制度及会计制度鼓励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入风险性投资,以此来找出未经证实的创新。由于劳动力重置成本与边际税率较低,这就让很高的投资报酬率更加扩大。这既增加了创业者成功的概率,也提高了他们承担风险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企业及创新者勇于承担风险,这也让一些企业成为培养出科技创新宝贵人才的地方。这些人才在不断创新之后强化这些企业成功。同时,这些企业不但训练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大军,也刺激投资者和创新人才复制、扩大他们的成功。而这些才是美国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生产力得以提升及经济之所以能够长期繁荣的关键所在。
所以,政府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就得造就企业及个人不断创新勇于承担风险的社会文化环境。
笔者由此认为,加大政府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提法很好,但我们千万不能把这种支持仅仅理解为简单的政策性资源的注入,更为重要的,还需加快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为国内企业及居民的创新创造更适宜的制度与环境。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