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录
《不流于美好愿望》
新经济学如何帮助解决全球贫困问题
(美)迪恩·卡尔兰
雅各布·阿佩尔 著
傅瑞蓉 译
三辉图书出品
商务印书馆
2014年4月出版
面对全球贫困问题,人们的态度往往趋于两极:或认为已徒劳地投入太多资源来填补这个“无底洞”,或认为应不断投入更多。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扶贫行动创新研究会创始人迪恩·卡尔兰和主要从事小额贷款研究的雅各布·阿佩尔研究员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与方法,以求弄清楚对改善贫困真正有效的究竟是什么,“慈善”如何才能增进世人的福祉。他们把行为经济学融入金融、保险、卫生保健、教育等关键的反贫困领域,揭示出将人类的非理性因素考虑进去之后,各种以发展为宗旨的计划和项目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些改进后的计划和项目又如何极大提高了世界各地穷人的福利。本书并未局限于随机对照实验给出的结果,还包括了许多其他证据,不仅揭示出在反贫困斗争中,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无效;还力图阐明有效的那些方法为什么有效,它们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右派国家》
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
(英)约翰·米克尔思韦特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 著
王传兴 译
中信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美国等同于西方,其实从文化上而言,美国是西方世界的“另类”。美国在短短一代人时间里急剧右转,以至于如今不论哪一党入主白宫,与欧洲相比——甚至与尼克松治下的美国相比——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更保守了:福利不复存在,死刑传统根深蒂固,反堕胎呼声强烈,监管力度降到了极低水平——“新政自由主义”支柱轰然倒塌,保守主义势力已推进到极为广泛的阵线。本书借“保守主义”这个线索,从“历史”“剖析”“预言”“例外”四个部分叙述美国保守主义观念的形成,并寻找新世纪保守主义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两位作者约翰·米克尔思韦特和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二十多年来在《经济学人》杂志致力于研究美国政治,被视为“当代的托克维尔”。他们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敏锐、富有洞察力的混合着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和狂热的道德主义的美国政治图景。
《只赢不输》
(丹麦)马丁·本耶格伽德
(加)乔丹·麦尔纳 著
苏西 译
蓝狮子文化创意策划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年4月出版
几乎所有职场人都有过每当预定目标没有完成时总是不自觉地延长工作时间的经历。渐渐地,工作侵占了我们的夜晚和周末,偷走了我们与亲友共享的时光。日复一日,我们在失衡的怪圈中越陷越深,想做而未做的事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狭窄,健康也亮起红灯。为了制止这种“恶性循环”,本书希望为职场中人寻找新的“榜样”。所以,本书所提到的“只赢不输”,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成功,而是指一种完美状态,它意味着你能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把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经营得同样精彩。作者邀请25位新生代创业明星现身说法,讲述他们如何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提高效率,避免精力和时间的浪费,在实现工作游刃有余的同时,从容兼顾生活之乐。他们的经历,证明了工作与生活“双赢”的可能,赢得事业不必非要牺牲私人生活不可。
《崩溃的帝国》
——明信片中的晚清
曾讲来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2月出版
本书由编者从海内外收集的三百多枚晚清明信片、照片、画片及邮票、封函等物件为主轴,以人物、事件为主题,按时间顺序编辑而成。展现了以“末代王朝的代表人物”、“清末的监狱和酷刑”为代表的帝国没落景象,更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日甲午战争”、“台湾的开发与‘台湾民主国事件’”、“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等令清王朝遭受重创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从丰岛海战到鸭绿江溃败,从大连陷落到旅顺屠城,从大东沟决战到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战争作为一个专题,占据了相当篇幅。明信片是书中最核心的内容素材,数量占据全书图片的90%以上。这些大多由外国随军记者和传教士拍摄的照片以及少量绘画,所描绘的“东洋景观”自然不尽真实客观,但其史料价值和镜鉴意义却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