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宏观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B185:信息披露
  • B186:信息披露
  • B187:信息披露
  • B188:信息披露
  • B189:信息披露
  • B190:信息披露
  • B191:信息披露
  • B192:信息披露
  • B193:信息披露
  • B194:信息披露
  • B195:信息披露
  • B196:信息披露
  • B197:信息披露
  • B198:信息披露
  • B199:信息披露
  • B200:信息披露
  • B201:信息披露
  • B202:信息披露
  • B203:信息披露
  • B204:信息披露
  • B205:信息披露
  • B206:信息披露
  • B207:信息披露
  • B208:信息披露
  • B209:信息披露
  • B210:信息披露
  • B211:信息披露
  • B212:信息披露
  • B213:信息披露
  • B214:信息披露
  • B215:信息披露
  • B216:信息披露
  • 披沙录
  • 怀特与凯恩斯
    七十年前的二人战争
  • 贝佐斯与亚马逊
    为什么会成为华尔街的特例——评《一网打尽》
  •  
    2014年4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书评
    披沙录
    怀特与凯恩斯
    七十年前的二人战争
    贝佐斯与亚马逊
    为什么会成为华尔街的特例——评《一网打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怀特与凯恩斯
    七十年前的二人战争
    2014-04-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
      (美)本·斯泰尔 著
      符荆捷 陈盈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 读《布雷顿森林货币战》

      ⊙曾靖皓

      

      瞥见“货币战”三个字,本能地对这本《布雷顿森林货币战》抱有警觉,生怕又是某某幕后操作统治世界,某某家族银行控制各方势力改变世界格局的老套阴谋论。读完之后发现,这种担心有点多余。身为美国外交关系学会国际经济部主任、高级研究员的本·斯泰尔虽算不上顶尖历史学家,但绝对不是阴谋论鼓吹者。《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用很多章节挖掘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过程中的诸多秘密,不过斯泰尔用严肃对待史料的态度来看待这些秘密,没有神经质地把这些都上升为在背后推动历史的神秘力量。他的意图很明确:希望通过重新梳理细节,让读者摆脱单一的经济视角,能多层次地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前因后果,还原一段真实的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历史,为今天我们思考那些要求重塑世界金融体系的呼声提供多种参考依据。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成为显学的今天,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读可以说已做得非常透彻和深入了,尤其在金融危机不断暴露出美元统治国际金融带来的恶果之后,大部分学者都把矛头对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软肋,诸如“特里芬悖论”这种揭露该体系核心问题的理论也已为普通人所熟知。但是,迄今为止的大多数研究还是针对体系产生的后果和现实影响,以及如何纠正体系的错误,至于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则研究偏少,从思想和心理角度深入分析核心人物如何塑造这个体系就更少见。而斯泰尔正想从这些视角重新解构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般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英美两国角力的结果,美国在经济上无可争议地取代了英国,美元也顺理成章地取代英镑,美国的计划就是要确立美元本位制,稳定汇率,扩大美国市场,英国的计划就是要在少付出旧帝国利益的情况下,争取美国援助,以一种理想的货币制度来抵制美元的独大。由此,美英之争也就演变为现实自私的方案与高瞻远瞩的设计之间的争斗。不管经济学如何评价,至少在伦理上,后者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这种大背景的分析固然不错,不过借用秦晖先生的一句话,不免还是空疏之学,正确但解释无力。在斯泰尔看来,真正塑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就是两个人——哈里·怀特和凯恩斯。整个体系的构架从头至尾完全是这两个人博弈的结果,他们复杂而曲折的思想和心路历程绝非一私一公就能简单概括的。

      哈里·怀特,一个中流水平的经济学家,却是个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机缘巧合地成了当时的美国财长摩根索的智囊,虽然他的最高职位不过是部长助理,却依靠罗斯福对摩根索的信任,实际操作了整个体系的建立。所以,怀特的经济学思想和政治倾向就自然而然的反映在了体系的各个方面。在学术上,他对凯恩斯崇敬有加,不喜欢古典金本位制下的自由放任,对政府干预理论有特别的偏好,尤其是对前苏联的国营经济有着不同一般的认同。在政治上,他是个颇有野心和观点独特的人,一面忠于美国的利益,另一面又极不认同美国政府对待前苏联的虚伪态度,希望在战后建立一个美苏同盟的世界,取代大英殖民帝国构建新的秩序。这种经济观点和政治取向的复杂与矛盾,让人看不懂他的整个货币计划。起初,他想通过贷款诱惑来使英国放弃殖民地的贸易特惠政策,建立一个无歧视、多边结算的新世界贸易秩序,并且构建稳定的汇率机制,打击货币投机行为,可当他看到英镑无力承担世界货币角色已成定局之后,他又希望树立美元的特权,建立一个由美元统治的货币世界,这显然于他最初建立一个更为自由和公平的金融体系的构想相违背,不过这又完全符合他作为美国代言人的身份。同时他又希望能拉拢前苏联,在会前会中他都表示出了对前苏联的特殊态度,甚至不惜开出巨额贷款的承诺,要不是前苏联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战后货币体系中前苏联将会获利颇多。所以在经济学上,怀特看似与凯恩斯走得很近,却因为各自的政治立场,让最终的结果相差很远。

      作为体系建立的另外一极——英国,凯恩斯作为一个明星经济学家,以其蜚声海外的声誉,成了英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代言人。建立国际清算联盟,创立新的支付手段“班科”是他力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不过凯恩斯也不是大家所以为的理想主义者,他深知英国在战后世界中多么需要美国的继续援助,所以他的表现矛盾重重,一方面为了美国的贷款,他极力说服议会面对英国破产的现实,向美国让步,一方面又寄希望通过清算联盟为旧帝国的贸易制度争取更多空间,阻止美元独霸。在旧与新之间,有时他坚守自己的理念,有时又为了获得支持咒骂自己的理论。而以斯泰尔的观察,凯恩斯只是把“班科”作为一个博弈筹码,并没有一定要实现的意思,他对货币体系的理想是放在英国的利益之下来考虑的,为的是让破产的英国在战后得到更好的融资条件。而且这一设计的初衷,更多考虑了英国无法偿还巨额债务的事实,并非为了一个理想的金融世界。所以,就制度设计而言,“班科”的动机并不那么单纯,放到今天来考虑它的可行性,首先要厘清它的历史根源。

      从两个人的心路历程来看,并没有谁显得多么高尚和无私,能超越国家意识,经济和政治的各种思维的混合体才是布雷顿森林的本质。斯泰尔很明白这一点,但他依然抵不住新国际货币体制的诱惑,过多地批评怀特是个货币民族主义者,破坏了凯恩斯的计划,这就与他自己揭露的事实有点矛盾了。

      在这么多细枝末节下功夫,斯泰尔的故事是否又是陷入末端而成饾饤之学呢?在这一点上,他处理得还比较得当,无论两人的行事如何细微,始终都放在美国崛起,英国破产的大背景下来理解,让我们看到历史既有超越个人的力量,同时又有通过个人行为化为纷繁事实的一面。不过斯泰尔的叙事水平并不高,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和众多金融术语夹杂在网一般的人物关系中,让人不免有些目眩。同时,怀特有向前苏联出卖情报的重大嫌疑这个历史陈案,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系不大,至多只能作为认识怀特的一个侧面资料,但斯泰尔似乎煞有介事,却又否认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前苏联操纵的结果,这样大费周章就显得有点多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