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A股市场的“政策心结”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 什么是中性的利率政策
  • 投研的改革
  •  
    2014年5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A股市场的“政策心结”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什么是中性的利率政策
    投研的改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研的改革
    2014-05-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宏文

      

      最近两家中型基金公司先后宣布了投资组织架构的调整消息,中欧基金正式公布了在外流传已久的事业部体制。招商基金则宣布了“投研分组制”的安排。总体来看,两者都可看做,公募基金业权益投资研究机制的一个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十多年,公募基金业的整体投资研究机制,一直有不断的调整,但如此次这样的大力度的突破并不多见。总体上,现在大多数公募基金业的投资研究和1998年,新基金法发布后设立的模式没有本质区别。

      与以往相比,此次两家中型公司的改革方向并不是人力组织架构的调整,而是一次授权的变化。即与以往的改革不同,改革方向从公司架构内的部门人员组织的调整,转向了事实上的事业部制。两家公司同时都强调了投研纵向打通和横向分组的策略,都强调了给予各事业部(或投研小组)的领头人,人财物的管理权。这些安排都是此前没有的。而中欧基金甚至在核心人员上做了股权方面的安排。

      上述机制安排,显然的目标是把基金管理公司从实际的管理和经营主体,推向了真正意义上的平台公司的一步。把基金公司的核心人员从聘用者一定程度上转变为公司事业的合伙人。而这个改变,就要求基金公司这个层面把人员聘用、财务收支等权力被相当大比例的下放到了一线的事业部团队。事业部与公司平台的关系则从聘用转向了合作。

      从股票投资研究人员的组织上,过去十多年,公募基金业已经调整了多次。最早的基金公司实行的是“研究——投资——交易”的三核心部门模式,到2002年后大环境改变,“投资——研究”的双核心模式崛起。再到之后的投资核心,研究为投资服务的主流模式,正式与海外的大型基金公司的架构接轨了。

      在具体人员配置上看,至目前,绝大多数公募公司均实施了研究的小组制,即行业小组制安排,通常有金融地产、大消费、机械制造、周期品等。而投资方面,有大型和部分二线中型公司也实施了分组制。

      从效果看,过去几年内,各公司投研团队从部门管理到小组组合的改变,是一种人员组织方式的改变,其初衷是因应于产品和人员增多后的管理需要,也不排除有对核心骨干实施职务激励的需要。但与此次的改革相比,力度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后者实际上,是在投研层面实施了股权激励,只不过后者通过事业部来实施,而不是个人激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