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虎 ○编辑 陈羽
一个粗犷的汉子可以跟你谈论二战、足球和电子游戏,但你可能很难把他和那些极精细的工笔重彩作品联系到一起,此人就是葛冠中。葛冠中说,人是有两面性的,正如两个极端的他,安静的时候,可以全天屏息画界画;激动的时候,聊起NASA和外星文明滔滔不绝。直到采访结束,这两个葛冠中的形象仍然不能在记者的印象中融为一体。
葛冠中为近期的展览准备了一些作品。其中几张小画尤为精美。藏传佛教的佛像样式威严而神圣,葛冠中通过大胆的想象,将佛教形象与西方经典、工业图像、太空画面等元素相融合,延展出新的意义,精妙的太空人漂浮于佛像周围,细小到难以察觉。感叹其作品工细之余,不禁让人想再看看眼前这位高大的画家,这样的作品怎么会出自他的手?
从界画到油画再到界画
界画是什么?《清明上河图》可能是最为大众所知的界画作品。界,就是边界,界画,就是用界尺比着画的画,它是中国工笔画中一种特别的类型。这种形式多为宫廷绘画,一般用来表现市井、建筑题材,因其工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存世的作品也极为珍贵。
葛冠中的父亲是新中国早期的大学生,其学业专攻的方向就是界画。出身美术世家,葛冠中从小跟随科班出身的父亲学习国画,并且在他的指导下,研习界画这个冷门的画种。继承家学,耳濡目染,长大自然也就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少年葛冠中被这种精妙细致的画种深深吸引。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今日中国已经很少有艺术家专攻界画。这种精美使葛冠中痴迷,他决心“一定要坚持研究界画,将这个画种发扬光大”。
20世纪末的中国有很多人在追随西方艺术,在年轻人当中,西方艺术是理所当然的先进样式。1996年,痴迷于界画的葛冠中还是报考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油画系,他给自己的理由是:要看看西方的艺术是什么样的。
人的审美是有惯性的。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油画系学习的葛冠中,从西方美术史中找到了极其工细的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发明油画技术的凡·艾克兄弟是他崇拜的艺术家,《阿诺菲尼的婚礼》墙上挂镜中的精美反光,震撼了葛冠中。原来,西方也有这样的艺术。他开始大量搜集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和图像,哥特教堂的柱廊和尖顶、宫殿地砖有序的方格、空中云彩规律的卷曲、战士身上的盔甲兵器……葛冠中怀着好奇心,仔细观察这些西方经典作品中的细节。在油画系学习的经历,为他日后形成自己创作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油画学习甚至成了引导他创作思路发展的重要源泉。
尽管油画成为了他的专业,但宏大构图、壮丽色彩和繁复细节的界画,仍是葛冠中一种近乎于偏执般的兴趣。色彩方面,葛冠中则一贯坚持中国传统用色和搭配手法,在作品中,观众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古代中国那盛世流光的时代,浓重的色彩、强烈的对比和神追壁画质感的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显得异彩纷呈。古典的建筑和各种华丽的饰物中,当代人的往来穿梭,又有一种似曾相识又恍如隔世之感,对各种画面内容不遗余力的刻画,会增加许多矛盾甚至戏谑意味。而让大量山石出现在葛冠中的作品中,则一方面是因为儿时开始学习的重彩山水画,使葛冠中可以相对容易的驾驭它,另一方面是因为山与石作为某种有形的社会结构和无形的社会潜规则的恰当象征物,能更好地表达葛冠中要传递的信息。
视角的突变
天道酬勤,凭着葛冠中的执着和努力,2000年本科毕业的他留校任教。一直到2005年,他在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中,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许俊老师的研究生。许俊是国内工笔山水画的领军人物,葛冠中报考许老师的中国画理论与材料研究专业,希望能在绘画技术和创作思路上,进行新的探索和讨论。
葛冠中研究生的3年,是中国当代艺术最繁荣的3年。飞快的节奏和极高的效率,使他思考艺术在当下的意义,逐渐觉得重复传统的界画创作与自己的生活并不合拍,中国画应该是一个呼应当代生活的样式。那时的他,将当时艺术界的时尚符号结合到一起,进行了早期的试验,《红青绿色系列》是他那个时期的代表作。五角星的外框,青绿山水掩映其中,这是“红青绿”3个颜色作为作品名称的来源。
葛冠中总觉得应该在传统样式上有所突破,但是长期囿于严密的传统手法创作,他不知应该在哪里找到一条缝隙,展开探索。直到2007年,他带着作品《红青绿系列》和《惊梦》参加成都双年展。在这次展览中的所见所闻,完全改变了葛冠中的创作思路。就在展场,似乎是神谕般的点醒——“我知道该怎么画了!”
从那时起,葛冠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不再局限于传统界画循环往复地对中国古建筑的描绘,他将本科学习中感兴趣的中世纪绘画、一直关注的二战题材、从小就喜欢的电子游戏元素,甚至佛教图像加入到他的工笔重彩作品当中——一种新的面貌出现了。
葛冠中从此进入一个新的视觉领域。机械、游鱼、兵器、幕帘、飞鸟、建筑、佛像……意象间的多元组合,使他的画面极其丰富,也将他的精神附着于笔墨之中,构建着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身安乐处,自为心安乐处。令葛冠中感到欣慰的是,现在葛冠中可以自信的向观者展示带有鲜明个性和风格的作品。多年对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刻苦钻研,加上严格的油画训练,使葛冠中得以运用一种超然的视点,审视自己的艺术道路。
《洛神赋图》是葛冠中认为最能代表自己创作思路的一件作品。2011年创作的《洛神赋图》以三联画的形式呈现,90×200cm的大画幅中,左右两组人物分别盛装华服,彼此对望,神兽悬空于画面正中,背景是汉代的山河。那是属于远古时代的神秘图式,这成了葛冠中作品中可以被识别的符号。二者向相对的方向凝望,视线越过东方,再次落在西方。而东方,永远是葛冠中的心之所属。“中体西用”,他在谈及时代特点的时候,以肯定的立场,描述西方先进科技带给全人类新生活的便捷。东方在哪里?东方永远是东方人的家园。无论走到哪里,还是故乡的月亮圆。《洛神赋图》承载着葛冠中宏大的东方情节,也显示了他在文化上的自信。
葛冠中的作品非常强调整体气势和张力,对于细节的刻画则不遗余力:建筑物上复杂的飞檐斗拱、人物服饰中若隐若现的繁复纹样、天王武士铠甲中细密的甲片,这些别人看着都会为其繁杂而皱眉的物事,于葛冠中而言,不啻充满刺激的征途和冒险。将它们精妙的描绘下来,并有机的与整体画面融为一体,而又不喧宾夺主,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葛冠中正是一个愿意不断面对不同挑战的人。“远取其势、近取其质”是葛冠中不变的准则。最大限度还原自己创作构思的愿望,使身上背负的传统技法非但不是葛冠中沉重的包袱,反而成为最可宝贵的生命之花。当葛冠中以当代的视点和角度,使这些技巧为葛冠中所用之时,它们便会勃然生发出崭新的枝桠,焕发无与伦比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