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馨 张苧月
今年成立的圆信永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信永丰基金”),其核心投研团队由多位从事证券投资十年以上的专业人士组成。该团队专注“价值投资”,以多元策略获取“绝对收益”为投资目标,力求持续达到并超越业绩比较基准。谈及今年的市场机会时,圆信永丰基金首席投资官洪流表示,今年的重点投资机会或将集中在低估值蓝筹股中,投资选择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投资哪个行业板块,最重要的是挑选一个有优秀管理者带领的优质企业。
选股“以人为本”
公司在选择权益类投资标的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其一,具有较强分红能力、估值水平偏低且行业稳定性较高的上市公司;其二,符合中国经济转型方向、具备制度红利基础、市盈率和成长性匹配度高且能够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两个方向集中体现出全球化市场背景下中国优质上市公司的“双红利”特征,这也是客户资产长期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
在行业研究层面,圆信永丰基金投研团队注重行业竞争格局、景气周期、行业盈利能力以及行业中的优势企业,落实到公司选择,首先是优质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强调企业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同时重点考查企业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对高资本支出及现金流量表较差的企业保持警惕,关注企业盈利可持续增长的逻辑。
“投资企业的核心标准仍然是企业的投资价值,表现为公司的优秀管理层、品牌、渠道、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等。当然,一个优秀的企业未必就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如果公司的股价远高于它的内在价值,即使优秀的企业我们也会放弃。”洪流进一步补充道。
除上述标准外,洪流还表示,投资上市公司实质是投资“人”,公司价值的提升源于优秀企业家的管理和科学的预见性,一个具有强大战略思维能力和执行力的企业家能够带领企业穿越行业周期、推动企业持续成长并最终达成伟大的商业目标。
风险管控及产品设计
圆信永丰基金已于近期推出了两款混合型一对多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圆信永丰基金现阶段的专户业务主要有两大投资思路,其一是深层次挖掘个股投资机会,利用股票进行做多操作,同时配合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通过在市场下跌时捕捉个股的阿尔法收益,在市场上涨时同时分享择时带来的贝塔收益;其二是将投资理念和策略进行数量化,采用多种数据来源,构建短、中、长期等多种投资策略,通过分散化时间结构来降低净值波动率,通过灵活的仓位变动,规避市场下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圆信永丰基金专户投资部资深投资经理施大洋指出,截至2013年末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5000亿美元以上,随着国内金融衍生品的逐步发展,国内对冲基金的前景非常广阔。而伴随着国内投资人的成长和金融工程研究的本土化,量化投资也正开始适应国内市场,未来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
谈及量化投资的风控标准时,拥有二十年证券基金交易经验的圆信永丰基金交易部总监王琳表示,公司设置了完整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风控流程。事前,公司已设立了完整的风控条目及系统保障,业务流程及权限细分到个人;事中,即投资进行时,交易总监及交易员对来自经理人的投资指令进行严格的双重复核,如果出现交易不畅的情况,随时与投资经理沟通并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出现交易差错;事后,即每日交易结束后,交易部将进行每日交易总结,并随时接受监察稽核部的内部核查。
“内生”式的市场风格切换
近日,在经济下滑和IPO放行的双重压力下,大盘遭遇杀跌,特别是创业板的市场情绪偏空。不过,在洪流看来,投资创业板的逻辑与主板无异,均应坚持以“人”为核心,并且遵守“价值+成长”的基本原则。
“目前部分创业板公司确实存在估值过高、业务模式单一、收入规模较小、行业壁垒偏低的问题,此类公司的盈利能力将难以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长期看估值将回归理性;相反,创业板中也不乏以优秀的企业家为‘领头羊’,具备良好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并处在高速成长周期,这一批创业板公司在股价调整后依然是上佳的投资标的。”洪流称。
同时,洪流告诉记者,由于宏观经济增速继续下行探底,加之货币政策引导无风险利率水平下行,市场资金正在从高估值的中小市值板块向低估值蓝筹股转换,这种风格特征有望延续。原因在于,目前市场上多个政策变量的调整正在逐渐改变市场资金面的供给关系,包括国企改革所释放的制度红利、以及沪港通、RQFII等政策扩大海外资金入场,都将推动资金向低估值的优质蓝筹股配置。另一方面,新三板的出台、即将推出的T+0及个股期权等,也将分流投机资金的流向,转而投资低估值蓝筹股及其衍生品。
洪流特别表示,此次市场风格的切换并非由外部因素造成,更多的是源于市场的“内生”修正。从美国等成熟市场看,小市值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相对于蓝筹股的市盈率倍率在1.3-1.4倍,前期国内创业板和中小板相对于全部A股的市盈率水平倍率已经高达5.8和3.3倍,“均值回归”的压力较大。
虽然年内股票市场仍看不到较大的牛市行情,但圆信永丰基金投研团队认为债券市场今年机会不错。宏观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实体经济转型压力,倒逼货币政策微调。流动性持续改善将支持债券市场向好。在看到债券市场机会的同时,圆信永丰基金债券基金经理李友超认为,考虑到2014年年中信托产品到期高峰可能会再次引爆局部信用风险,债券市场波动性会加大;2013年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带来的货币基金规模急剧扩张,随着协议存款规则变化将来这部分规模也会变成债券市场的未来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