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包容性增长挑战
包容性增长包括四个社会目标:第一是要有持续经济增长,这样才能帮助减少贫困和贫富不均的现象;第二是减少贫困,也就是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有多强,它一个主要衡量指标就是贫困减少的幅度;第三是减小贫富差距;最后一个目标就是机遇的平等性。
□Hyun H Son(孙贤花)
减少贫富差距可能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方向,而贫富差距是包容性增长里面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包容性增长是一个在发展学里面比较新的概念,印度的规划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都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对我们来说,包容性增长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另外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断处于变化中,它关注的是事物的变化。
包容性增长包括四个社会的目标。第一是要有持续经济增长,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减少贫困和贫富不均的现象。这里所说的不是GDP的增长,而是这种增长要能够转化成为生活水平的提升。
第二是减少贫困,也就是这样的增长它的包容性有多强,它一个主要衡量指标就是贫困减少的幅度。
第三是减小贫富差距。包容性增长必须要有很大、很广泛的基础,要涵盖尽可能多的人口,保护贫困的和脆弱的人群,这样才能够实现减贫。
最后一个社会目标,就是机遇的平等性。包容性增长也意味着能够扩大机会的通道,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能够接受教育,享受医疗卫生,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
这四大社会目标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要确定一个增长是否具有包容性,我们必须看一看这四个社会目标的一个组合,根据整体情况判断是否可以称之为包容性的增长,而且这些社会目标也是我们实现社会福祉的一些手段。
当我们讲到包容性增长的时候,其实也就是说经济增长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减贫。我们可以有很多不同指标评价经济发展如何减贫,其中有一个指标是所谓的增长减贫弹性度,即每一个GDP增长带来了多少减贫百分比的下降。譬如0.82%就意味着说GDP每增长1%就使得贫困极贫百分比可以下降0.82%,这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情况。在接下去10年这个百分比大大增加。
增长减贫弹性度反映了贫困两个方面:其一增长是有效的,能够让人们走出贫困线;其二增长是不是能够有效地缩小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人的收入鸿沟。所以,用不同衡量指标来看这个弹性的话,第一个效用大大高于第二个效用。这就是说,亚洲的增长能够很快地非常有效地帮助人们生活到贫困线以上,但是它却没有能够很有效地增加那些仍然在收入线以下人的收入。亚洲的增长并不能非常有效地增加在收入线低端那些人的收入,这些人不能仅仅靠经济增长帮助他们。只有我们能够帮助到这些人,这就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有的放矢的社保体系。
不平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讨论到不平等的时候关注点应该改变,应该是去看原因和结果,而不仅是评估不平等本身。譬如我们说不平等增加,但是这个趋势肯定是比数字本身更加的重要。为了解决不平等问题,我们要首先知道什么导致了不平等。
说到不平等性,我们往往会用收入或者消费来衡量,现在这个概念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覆盖生活标准的其他的范畴,譬如医疗教育的不平等,还有基本的基础设施、执法方面的不平等。而政府要为医疗健康保险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民都可以获得这些资源的。
四个社会目标对于财政政策也存在影响。例如在教育、医疗方面的这些不平等情况,需要在这些领域有更大、更好的投入,从而扩大它的覆盖面和享受这些基本社会服务的平等的机会。
对于社会保障的政策,在一个国家取得一定发展时候应该开始实施落到实处。有些国家在发展起来以后,就开始提供一定社会援助、社会保障,但是亚洲国家可能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宁可放弃一部分用于再分配这样的资源,再投入到发展的项目当中。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做更多的思考,要考虑一个好的有针对性的机制,确保这些应该受益人群能够被我们准备定位。
(作者系亚洲开发银行独立评价局首席评价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