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专栏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银行理财“隐形兜底”待破
    结构性产品隐忧再起
  • 追求绝对回报
    博时回报混合灵活配置大类资产
  • 互联网“宝宝”诱发理财市场混战升级
  •  
    2014年5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研究·财富
    银行理财“隐形兜底”待破
    结构性产品隐忧再起
    追求绝对回报
    博时回报混合灵活配置大类资产
    互联网“宝宝”诱发理财市场混战升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互联网“宝宝”诱发理财市场混战升级
    2014-05-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一场由互联网“宝宝”军团引发的理财混战正在持续升级。近期的市场上,除了银行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继续比拼收益率,各类“傻瓜理财”的出现,也让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竞争,转而升级为银行间的混战。

      收益率为王

      鉴于互联网系“宝宝”军团持续下滑的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系“宝宝”们近期正试图用更高的收益来挽回投资者的心。

      记者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发现,5月6日,许多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7日收益率正在5%关口徘徊。相比之下,银行系“宝宝”的表现则显得较为出色。如平安银行的“平安盈”对应的平安大华日增利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5.728%。

      另一方面,当互联网“宝宝”军团的收益率神话不再,银行理财产品也正试图通过比互联网“宝宝”军团更高的收益率来扳回一城,想要通过中长期投资留住客户的资金。

      据普益财富的统计,4月26日—5月2日这一周,市场上共计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42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2%;其中,除了30天以内期限的产品收益率较低之外,统计显示,1个月至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有237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8%;3个月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11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5%;6个月至1年(含)期理财产品7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8%;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90%。

      而据银率网的数据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共有5家商业银行发行了14款五一专属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68%。其中,徽商银行发行的智慧理财“创赢”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PC14013102(365天)以6.5%的预期收益率位列榜首。

      “随着当前市场资金面渐趋宽松,资金价格的下行导致了此前一直高企的互联网‘宝宝’的收益率开始回归理性。”某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去年底最高可达9%的协议存款收益率,目前的平均水平大体在5%—6%之间,大行的报价甚至连5%都不到。此外,监管层对罚息政策的管理趋严,也导致了互联网‘宝宝’要持续做高收益率很难。”

      “傻瓜理财”横空出世

      眼下,尽管互联网“宝宝”的高收益光环正在渐渐褪色,但作为理财市场上的一条鲶鱼,互联网金融诱发的市场变革已然不可阻挡。

      除了在高收益上下功夫,眼下的银行已经将产品升级到了更高的服务体验上。兴业银行此前推出的直销银行和中信银行推出的“薪金煲”,便是银行业内的先行者。

      记者从兴业银行直销网站发现,目前其产品线包括了“兴业宝”、理财、基金和定期存款四大类。而其最吸引客户的一点便是,客户可以持工行、建行、农行、招行、民生、中信、光大、平安等多家银行卡,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直接在其上选购热销理财产品、基金以及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免掉了繁复的注册、登录、跨行资金划转步骤,实现一站式购买。

      而其余额理财产品“兴业宝”则成为了吸引他行客户资金的利器之一。记者体验发现,在兴业银行直销银行首页点选“兴业宝”频道,根据页面提示输入个人信息并通过短信验证后,再输入银行卡信息和购买金额等,便能在网上一站式完成“兴业宝”的开户、转账和相关货币基金的购买。

      而中信银行的“薪金煲”,则通过打通货基支付的“最后一公里”,受到了市场的热烈关注。据了解,中信银行联手嘉实基金和信诚基金推出的“薪金煲”,目前已经可以实现ATM机直接取现、刷卡消费以及跨行转账,而不再需要客户对货币基金进行赎回。

      “‘薪金煲’在让客户享受到活期存款便捷性的同时,获得了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这种傻瓜式的理财方式,很可能就是未来银行理财服务的发展方向,目前也是中信银行用以吸引他行客户资金的重要工具。”某南方城市商业银行人士指出。

      事实上,相关银行在设计产品之初,就通过一系列设置尽可能地将客户的资金留在本行。以兴业银行直销银行为例,虽然购买“兴业宝”可免注册登录、免办兴业银行卡,直接用他行储蓄卡购买。但若非兴业银行的客户要进行赎回,按规定资金只能转到兴业银行直销银行为用户开设的E卡中。资金若要转回到他行的储蓄卡中,还需要通过银联渠道进行资金转出,且T+3个工作日内才能到账。而且“兴业宝”申购时的单笔限额为500万元,但赎回单日上限仅为5万元。若赎回额度超过5万元,资金则需视赎回时间分T+1日或T+2日才能到账。

      而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看来,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战火,早已从互联网企业与银行间燃到了银行体系内部。“从整体上看,银行‘壮士断腕’般的推出相关产品,将让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化,并推升银行的资金成本,减少银行的息差收入。但是从单个银行看,如此做的结果,却未必不是机会。”

      曾刚进一步分析指出,类似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这样的股份制银行,其零售客户原本就不足,因此获得其他银行的客户资源成为这些银行做大零售业务的重要途径。“但是用类似的产品吸引客户资金所付出的成本,或许比传统的开分行拉存款的方式要更低。因此中小银行更有动力通过创新来争取他行的客户资金和资源,而由互联网金融引发的竞争其实已经开始在银行体系内发生,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首先从银行内部启动。”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大型银行的客户规模优势,迟早会受到威胁,未来随着越来越多银行推出类“薪金煲”的傻瓜理财产品,相关市场和金融机构间的格局或许将会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