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蕾 卢晓平 ○编辑 孙忠
打击“老鼠仓”及内幕交易的监管触角,正在由证券、基金行业延伸至保险行业。上证报昨日从相关渠道了解到,证监会去年底开始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相关股票“老鼠仓”检查,主要通过检查机构IP设备发现“蛛丝马迹”。与此同时,保监会也正展开一场全方位的投资操作风险排查行动,排查重点聚焦于保险机构在投资交易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
对于机构投资过程中的操作风险,证监会及保监会历来都保持高压的监管态势。而随着保险投资渠道的全面放开,保险机构已然成了资本市场的主力军。然而,资金收益提升的同时,信息披露却相对缺失,内幕交易滋生等潜在风险也开始增加。而已曝光的多个证券行业内幕交易案件发人深省,同时也为保险机构敲响了风控警钟。
就在两大监管部门相继排查保险投资操作风险之时,市场昨日传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旗下三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涉嫌“老鼠仓”而被调查。不过,三家公司却对此予以否认。一位保险资管业人士告诉记者,如保险机构相关人员被查出股票“老鼠仓”行为,属于个人行为,机构方面并不会承担相应责任。但对于机构而言,难以避免声誉上的负面影响,也难逃市场对其合规风险的质疑。
相较于证监部门对保险机构股票“老鼠仓”行为的关注,保监部门对于保险机构的排查则涉及整个投资过程中的所有操作行为。
据上证报此前独家获悉,保监会今年4月开始对保险机构展开了投资操作风险排查行动。排查的对象是国内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排查重点是相关投资交易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这场大规模排查行动主要针对各保险机构2010年以来的投资操作行为。
这是保监会对保险公司投资操作风险的一次防微杜渐行动。保监会对这次风险排查工作极为重视,要求各保险公司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通过自查自纠,进一步切实完善投资决策、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公平交易、风险处置预案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规范。
“从逻辑上来说,保险资金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非标资产项目上具备利益输送、谋取不当利益的可操作性。”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举例说,比如,信托行业有这样一个潜规则,信托公司会在项目完成后,在相关利润中抽出一笔可观资金作为奖励给到信托经理,信托经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如绕道第三方财务公司等)再返点给合作的保险公司。
但在保险资管人士看来,在目前保险另类投资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下,这种利益输送的情况不太可能滋生。“现在好的优质信托项目并不多,基本上都是我们主动上门去找信托公司要项目,同业竞争相当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