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布的宏观经济数字,让人且看且揪心。
统计局5月9日发布的宏观数据显示,我国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仅为1.8%,重新回到“1时代”。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同比下降2%,为连续第26个月负增长,低于市场预期。前者说明了中国经济没有通胀之忧,为政策激励打开前提条件,后者则表明,我国制造业经济的低迷状态还在延续。
由此,在通胀回归“1时代”后,如何投资理财成为了机构关注的话题。
⊙本报记者 周宏
通胀归“1” 经济刺激措施暂不会来
汇总机构的看法,整体上,机构们都不认为我国会出台大型的经济刺激措施。
上海的基金公司如交银施罗德认为,尽管市场一致预期CPI数据将显著回落至2.0%附近,但同比增长1.8%的结果是略低于市场预期的,主要是由于蔬菜和猪肉价格的下跌幅度较大导致食品价格环比大幅下降1.3%,预计,四月CPI同比涨幅很可能是全年低点,后期CPI走势或将较为温和,二、三季度单月CPI同比增幅可能均低于2.5%,四季度或有望突破2.5%。
相较于CPI,基金更担心PPI的未来发展。一些基金直言“形势比较严重”,中国至今已是连续26个月下降,工业通缩明显,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PPI持续保持低位意味着国内结构调整仍然需要较长时间,下游消费严重不足,也预示着经济下行压力或仍较大。
基金们一致认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大、物价水平温和为货币当局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了一定有利条件,但目前看,大剂量的刺激措施很难出台。微量的刺激措施,仅对债券市场影响正面,对股市还难说利好。
经济复苏 需待多元化力量
既然政策层面的指望不大,那么未来中国经济的复苏之路如何走呢?基金们更看好,海外复苏和中国投资转型释放的活力。
光大保德信等基金认为,近期广交会数据略显示我国出口订单数量有所下滑,采购商人数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7.22%,和去年秋交会相比下滑0.81%。出口成交额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2.6%,和去年秋交会相比回落2%,整体反映了出口的疲弱。鉴于政策和房地产行业的一些信号,未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整期或将延长。
在此情况下,我国海外市场的突破显得尤为重要。近期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将中国制造带到第三世界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同时,我国政府仍然守着谨慎平稳的态度,对经济增速的阶段性放缓采取可容忍态度。并但同时提到多种金融工具将会在适当时候使用。也是重要的选择
整体而言,基金们预期,宏观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可预期,但实体经济的回落同样会反向促成政策的有利推动,政府在保持经济平稳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对冲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充分体现了政府作为推手的主观能动性。
投资机会仍看业绩确定性
在这种环境下,基金们愈加关注海外的多元化投资机会和国内的业绩确定性机会。
上海一些基金如光大保德信等认为,经济增速回落,但市场也会随着政策的陆续出台保持住震荡平稳。目前需要关注的是精选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个股,从行业层面考虑,电子元器件行业值得关注。
另外,一些私募机构如从容投资等人为,对股市来说,或许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存量资金市场。大盘蓝筹消耗资金庞大,全面上涨难度相当大。以科技、健康、清洁能源、环保、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是产生奇迹的地方。资本市场资源会配置到有前途的产业上。相关新兴产业板块,并不会一跌无尽,在挤完泡沫后,或会有再次上涨的机会。
而汇添富方面则明显中长期看好医药和消费的机会。其子公司汇添富资产管理(香港)公司日前在香港市场推出了当地出首批RQFII的上市行业ETF ——“添富共享中证主要消费指数ETF”及“添富共享中证医药卫生指数ETF”。预计首批RQFII行业ETF的上市,也将吸引海外投资者投资内地消费和医药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