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宏
一个平淡的周末,因为一个重大消息而添了许多色彩。上周末,国务院正式发布2014年17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通常所说的新国九条),消息传来,市场关注度极高,各类投资者都做了各异的解读,有的叫好,有的表示保留。
总括来说,大声叫好的理由很多,比如,该政策将成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比如,“新国九条”提出要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比如,“新国九条”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提出了哪些政策措施等等。而表示保留的态度的意见就一个,看不到直接有利资本市场的条款。
其实,保留意见本身不能算是个理由。因为,如果你要看到有利于明天市场的信息,显然不应该在“新国九条”中找。“新国九条”是发布从现在到2020年资本市场规划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里,显然不可能细微到市场毛细血管里的小政策和短期反应。它必然着眼于长期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与之配套的政策机制。
“新国九条”着眼的内容新意其实不少。比如,“新国九条”在指导思想里,明确提及了要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就是个大的突破。
市场内经常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例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差,比如二级市场投资者意见得不到重视,比如各方面体制尚有待完善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是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高,以至于相关各方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高。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必然会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法律配套、必然有助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权利和利益的保护,这是理之必然。
再比如,整整一个第四条,都是在讲培育私募市场。培育私募市场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方面 “建立健全私募发行制度。建立合格投资者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发展私募投资基金。”两个发展的潜台词都是一个,减少管制和审批。“建立私募发行制度、建立合格投资者标准体系”的目标是放开私募产品发行审批。发展私募基金的目标是放松融资的管制。通过减少管制进而促进行业和市场的活力。这是我国经济发展30年的经验,也是第四条的题中之义。
这么说来,“新国九条”的新意着实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