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业务规范在于恢复其业务本质,还原其风险属性。正常化、标准化是同业监管的主要方向,表明管理层避免同业监管收紧流动性的意图。对同业资产强调风险集中度管理,对同业负债则采取总规模管理。这一规定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和同业存单业务是对冲性手段。但由于随着监管要求的落实,银行贷存比和资本压力将明显上行,逐步放松甚至取消存贷比监管,才能真正发展直接融资,盘活资金存量,因此存贷比松绑很可能成为同业监管的配套政策。同业业务本身并不会导致资金紧张,但其引发的同业负债增长会导致资金需求上升,推升资金成本。同业监管不会导致额外的资金需求,货币政策、外汇流入等因素决定银行间资金供求关系稳定,资金面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同业业务规范将导致银行资产配置发生两大变化,其一同业资产风险还原,其二资本压力凸显。资本约束收紧,风险重新定价。
⊙广发证券
正常化、标准化是同业监管主要方向
5月16日,127号文正式公布,同业监管的靴子正式落地。《通知》从界定业务范围、规范会计核算、强化业务内外部管理等方面加强对同业业务的规范。《通知》明确,规范同业业务的目的在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金融和经济体系的韧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因此,一方面五部委加强对同业业务的监管,另一方面提出通过支持资产证券化和同业存单业务实现同业业务的扩张。
1、监管层引导同业业务还原本来面目
五部委对于同业业务的规范,首先体现在业务范围的界定。五部委将同业业务分为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投融资业务。监管层主要对线下业务进行规范。同业存款被严格定义为银行间资金调剂余缺的工具,资金存入方只能是具有吸收存款资格的金融机构。同业代付业务范围缩小至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的跨境贸易结算,境内通过同业代付进行信贷投放的渠道被监管。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的基础资产被局限于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交易的金融资产,同时剔除了三方或以上交易对手之间的类似交易,基本回归传统正逆回购业务。
界定业务范围的同时,监管层对同业业务的会计核算与风险计提做出明确规定。其主要目的在于制止金融体系通过同业业务进行的监管套利行为。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和同业投资是监管套利的高发地。同业代付受托方在拆出资金科目核算,而委托方在贷款科目核算。通知同时要求,卖出回购方不得将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资产风险依然留在表内。而同业投资方面,不得接受任何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风险权重不会因为业务形式而降低。
表1:监管层对业务界定和会计处理方面进行同业业务监管
■
数据来源:《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从规范的内容看,管理层的规范在于恢复其业务本质,还原其风险属性。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将回归资金头寸调节的原本作用。而同业代付和同业投资将成为金融机构间投资性资金调节的主要方式。
2、流动性风险是主要防范对象
加强外部监管的同时,《通知》还强调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完善。经历了去年的钱荒,流动性管理始终是监管层强调的重点。金融机构总部对同业业务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则是保证各项规范能够有效落实的关键。
对业务运作进行监管的同时,监管层同样提出对同业业务的规模控制。同业资产方面,监管层强调对单一金融机构授信的控制,约束机制在于一级资本。通知规定“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不得超过该银行一级资本的50%”。这一规定并未对同业资产总量进行明确限制,因此短期内不会形成明显的总量压缩效应。同业负债则采取与非标业务相同的比例监管,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超过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从上市公司样本看,如果不扣除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同业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4.3%,兴业银行和宁波银行则以超过三分之一。因此,个别银行在同业负债方面存在收缩的压力。这一规定表明,管理层压缩同业业务的意愿并不强烈,而避免同业业务收紧流动性的意图体现得较为明确。
图1:个别银行存在同业负债收缩的压力
■
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为了缓冲政策变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通知对同业业务进行新老划断式的管理,表明管理层对流动性风险仍然心有余悸。
3、同业业务标准化是主要方向
管理层始终强调“堵邪路、开正门”的监管思路。通知中明确提出为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开“正门”,而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积极参与同业存单业务试点是两大主要举措。资产证券化业务是同业投资的标准品种,而同业存单则是同业负债的标准化。因此,很明显管理层开“正门”的思路就是通过金融产品的创设和发展,引导同业业务向标准化产品转变。 从目前的发展水平看,中债登和上海清算所托管的资产支持证券总金额仅为800多亿,相对于目前近10万亿的同业投资可谓是杯水车薪。而同业存单市场发展同样缓慢,4月末同业存单余额仅为472亿,而3月末银行同业负债已超过11万亿。因此,同业业务的标准化转型还任重道远,短期内还无法进行有效的替代。
存贷比松绑很可能成为同业监管的配套政策
1、同业监管下资本充足和存贷比约束将显现
《通知》若得到严格执行,同业业务将还原本来面目,监管套利的空间将大幅收窄。同业代付项下,原先能够通过同业资产扩张实现资金的投放,监管后融资本质还原,同业资产负债同时扩张。买入返售(卖出购回)项下,原先卖出方可实现风险资产出表,从而减少资本占用;而监管后基础资产不能出表,风险依然留在表内。同业投资近期扩张最快的业务类型,也是第三方担保最盛行的领域。随着担保的叫停,同业投资的风险权重将明显上行。由此可见,随着监管要求的落实,银行贷存比和资本压力将明显上行。
表2:同业业务规范将推升存贷比和资本压力
■
数据来源:《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目前,同业业务的巨大规模决定贷存比和资本压力的上行将非常明显。根据当前监管套利的套路,银行同业资产与负债的差额可以表征监管套利的规模,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的主要渠道。2014年一季度,银行同业资产规模达到19.8万亿,而同业负债规模为11.2万亿,两者差额8.6万亿,较上年末增长1.46万亿。而17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达到15.5万亿,较上年末上升1.8万亿,其中买入返售类金融资产增加9357亿,应收账款类投资增加5252亿。由此可见,同业投资是同业业务扩张的主要内容。简单测算,同业资产风险权重为25%,监管实施后风险权重上行100%,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大约要上行6万亿。据此推算,一季度末风险加权资规模约低估7.5%,而此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9.3%,资本充足率下降0.8个百分点至11.3%。
2、存贷比放松与同业监管结合可起到趋利避害效果
同业业务规范后,银行资本约束和贷存比都会有所上行,银行向实体投放资金的能力将有所下行。正如前文指出的,简单估算今年一季度同业业务对货币供给的贡献达到1.46万亿,同业业务扩张受限将对实体资金供给形成明显的压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而同业监管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因此收缩实体融资的政策效果不是同业监管的真实意图。那如何维持实体的资金供给?正如前期研究指出的,放松存贷比和同业业务监管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图2:同业业务监管和贷存比松绑相结合可起到趋利避害作用
■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通知》中对于同业存款的界定已经为贷存比的放松埋下了伏笔。去年以来,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者SPV的同业存款资产迅速膨胀,导致一般存款规模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贷存比压力逐步体现。今年以来,非银存款对一般存款的挤压已经非常明显。非银机构存款不纳入同业存款口径,若转而纳入一般存款口径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贷存比压力。近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央行相关官员的表态表明非银同业存款准入一般存款已经成为趋势,一方面将冻结部分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将缓解存贷比压力。一季度末,我国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万亿,较年初上行1.1万亿,其中保险机构存款2.5万亿,较年初增长1000亿。因此,一旦非银机构存款纳入一般存款,大约将形成4.5万亿的存款增量,明显缓解贷存比压力。
扩大分母仅仅是第一步,逐步放松甚至取消存贷比监管,商业银行才能够更市场化的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正如我们前期研究指出的,同业监管将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的约束显现,盘活存量才是解决资金供给的根本出路。《通知》中提出两项举措,其一是资产证券化业务,其二是同业存单。资产证券化是盘活存量的方案,而同业存单鼓励标准化的同业负债形式。然而要使资产证券化发挥作用,必须要实现真正的直接融资。而降低商业银行对存款的渴求度是发展直接融资的关键。因此,贷存比松绑是应有之义。未来,资产证券化以及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很可能成为最重要的制度红利。
资金面影响中性但债券资产相对吸引力增强
同业监管方面,有两个问题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一,去年“8号文”之后,钱荒的一幕是否会重演。其二,同业业务受限制,是否会引来债券市场的春天。我们认为,去年6月钱荒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年出现钱荒的可能性不大。同业监管将改善标准债券资产的相对吸引力,从而引导资产配置向债券倾斜。但资本约束将导致银行配置倾向于风险权重较小的债券资产,因此利率债的受益程度将更大。
1、资金面稳定的局面尚未改变
同业监管是否导致“钱荒”再现?这是目前市场的首要担忧。回顾去年6月“钱荒”,非标监管不是直接原因。外汇交易中心禁止同一机构各债户之间金融交易,而银行流动性管理未做有效应对才是直接原因。而去年四季度资金面的持续紧张与“8号文”存在一定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理财投资非标受限,非标资产转入表内,而商业银行通过同业负债进行对接,从而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需求上行。同业业务本身并不会导致资金紧张,但其引发的同业负债增长才会导致资金需求上升,从而推升资金成本。
目前看,银行体系并未突现巨额的资金需求。非标资产扩张对同业负债的依赖在减少,主要原因在于理财资金变相与非标资产对接。由于同业投资不能接受任何第三方的担保,因此本轮监管将在限制理财资金与非标资产的间接对接,类似TRS的理财产品将受到限制。然而由于这部分理财资金本来就在表内,因此仅会导致风险加权资产规模的上行,并不涉及资金的进出表,因而也不会导致资金需求的额外释放。
资金供求格局仍将维持平稳格局。货币政策层面,非银存款纳入一般存款,将导致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冻结,在一定程度上收紧资金面。然而基于目前的经济状况和政策目标,决策层有所收紧资金供给的可能性不大,对冲性的措施(如公开市场投放,甚至降准)可能同时推出。外汇流入层面,境内外、本外币融资成本差异依然存在,因此负债外币化的趋势短期不会变化。而随着经济预期的逐步企稳,外币资产增长的局面将改观。《通知》对同业资产实施风险集中度监管,而对同业负债实施总规模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业杠杆的扩张速度。短期内,同业业务不会导致巨额的增量资金需求,也不会导致同业杠杆的明显上行,因此流动性大幅收紧的风险并不大。
2、资本约束收紧影响银行债权资产配置
同业业务规范将导致银行资产配置发生两大变化,其一风险加权资产规模上行,资本充足率将有所下降;其二同业资产风险还原,配置吸引力下降。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我国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5%,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0.5%;而系统性重要银行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2018年是达标的最后期限。根据上市银行一季报,全部银行都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但是如果将同业资产风险还原,按照我们估算资本充足率要下降0.7-0.8个百分点,此时就会出现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上市银行。同业业务监管将导致资本压力的明显提升。
图3:重新计量非标风险将导致资本压力凸显
■
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非标资产风险权重的还原,将改变非标资产“高收益、低风险”的假象。同业资产的这一特性正是抑制其他资产配置的关键。如个人住房贷款,收益水平低于非标资产,但风险权重反而更高,当然在银行资产配置中处于不利的低位。因此,同业监管将扭转各类资产风险收益比较的失衡,从而优化整体金融结构。然而,非标投向与信用债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非标投资存在一定的刚性,银行存量资产很难从非标转移到信用债。同时,买入返售业务卖出方无法将信用债出表,亦将导致信用债监管套利空间收窄,因此同业监管对信用债并无明显的推升力量。
另一方面,银行资本压力明显上行,风险权重将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考量,低风险权重的资产将更加受到青睐。银行对于资产收益的要求将依据风险权重的大小进行重新定价。依此逻辑,国债、政策性金融债、铁道债和个人住房贷款将得到更多的配置。目前看,信用利差与货币市场资金成本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信用利差往往表现为流动性溢价,目前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位。在定价中,风险权重地位的上升,将导致信用利差出现上行动力。因此,利率债品种的受益程度将明显高于信用品。
图4:信用利差与资金成本正相关,目前处于低位
■
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执笔:黄鑫冬)
业务类型 | 概念界定 | 会计核算和风险计量 |
同业拆借 | 线上交易,概念清晰 | 在拆入、拆出资金科目下,设立二级科目进行管理核算 |
同业存款 | 资金存入方仅为具有吸收存款资格的金融机构 | 区分结算性与非结算性同业存款,在存放同业和同业存放科目下核算 |
同业代付 | 同业代付原则仅适用于银行金融机构办理跨境贸易结算 | 受托方在拆出资金科目核算,委托方在贷款科目核算 |
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 | 基础资产应当为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商场交易的金融资产,三方或以上交易对手之间的类似交易不得纳入核算 | 卖出回购方不得将基础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 |
同业投资 | 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 |
业务类型 | 监管套利 | 规范要求 | 负面影响 |
同业代付 | 受托行计同业资产,委托行提供担保,但不计入资产负债表。 同业资产膨胀,同业负债未变,信贷资产未增 | 受托行在表内计信贷资产,同业资产、负债同时扩张,信贷资产增长 | 贷存比、资本要求同时上升 |
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 | 买入方计同业资产,卖出方资产出表 同业资产膨胀,同业负债未变,风险资产规模下降 | 基础资产不得出表,风险资产留在表内,会计报表记录成资金往来 | 资本要求上升 |
同业投资 | 第三方隐含担保,风险资产转变为低风险资产 | 不得接受任何第三方担保,风险计量被还原 | 资本要求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