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金融风险敞口存争议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孙忠
自5月中旬央行“喊话”各家银行提高房贷发放和审批效率之后,银行房贷审批速度提高,首套房利率并未有更多优惠、且同时搭配有购买理财产品、办理信用卡等“捆绑业务”以期享受“房贷VIP通道”。
银行房贷“谨慎”与楼市低迷不无关系,然而就金融体系的相关风险敞口,目前仍存较多争论。
楼市低迷迫使银行房贷“谨慎”
上证报记者近日向部分银行人士了解发现,自5月中旬央行“喊话”各家银行提高房贷发放和审批效率之后,银行房贷审批速度提高,“一个月左右就能实现放款”,但就首套房贷利率而言,“没有太多优惠利率”、“基本还是上浮”等为主。
“基准利率上浮10%的比较多,现在这种环境,这样的利率已经不错了。”某股份行个金部一位人士说,5月下旬临近半年末时点,为了流动性等一些考核指标达标,银行往往会将贷款积压到第三季度,而央行“喊话”后,银行房贷发放速度明显推进了。
银行之所以对房贷业务“谨慎”,与房地产市场低迷不无关系。今年前4个月,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6%,销售额同比下降9.9%,新房开工同比下降24.5%。渣打、摩根大通、法国兴业银行等多家机构都提出预警,未来数月房地产市场形势或更加严峻。
某国有大行总行一位中层人士告诉记者,房地产低迷对于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房地产相关的个贷、开发贷”,且“表内、表外都有”。这意味着,如果房价进一步下探,则上述贷款的违约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而同时,以土地、房地产作抵押的贷款质量也会恶化。
“但银行从去年年底开始已经收缩房贷业务。”上述银行人士说,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房贷盈利空间缩小。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推动银行存款成本上升,“个人房贷业务的利差被压缩到不足3%,还占用大量人力、管理成本”。
其次,在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压力下,银行更倾向从事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偏爱以短期低成本流动性来“滚资产”的方式。因此,房贷占用资本期限长、最高达30年,盈利贡献也不如小微贷、消费贷以及同业业务。
第三,“楼市风险加大,银行也被迫要追加大量的拨备,对经营也形成影响。”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说。
房地产相关金融风险存争议
目前,就有关金融体系暴露在房地产行业的敞口,存在不同观点。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中国金融系统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敞口并不高。原因是:房贷占银行贷款14%、且信用质量高,另外家庭部门负债较低、不到GDP25%。房地产开发贷则仅占银行贷款6.5%、占GDP的8.6%,且银行表外的债务存量远小于银行贷款。
“11万亿元的信托管理资产中,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仅为1.1万亿元。假设30%的信托资产与房地产行业相关,总额也仅为银行贷款的4.4%,相当于GDP的5.8%。这个问题的规模仍然可控。”朱海斌说。
然而,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则持不同观点,“房地产市场对于金融体系的意义,远超出银行抵押贷款、开发商直接贷款”。
姚炜预计,开发商从表外借来的贷款可能会达到5万亿至7万亿,企业超过10万亿人民币的其他类型贷款都以房产为抵押。另外,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4万亿-6万亿人民币的贷款也是以未来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作为抵押。
尽管存在较多争论,但市场总体仍认为,只要经济保持稳增长态势,短期内房地产、融资平台同时爆发风险属于小概率事件。交通银行金研中心认为,房价短期大面积走低可能性不大、房地产设定的抵押率相对较低,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贷款质量仍有一定安全边际,而经济增长突然失速的可能性也较小。
“预计行业不良贷款的惯性增长趋势在未来2、3个季度内保持不变,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将高于往年,不良贷款率可能小幅增长到1.1%至1.2%的水平。”交行金研中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