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研究·财富
  • A8:数据·图表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微刺激定向加码的信号
  • 自贸区金改第二季定调
  • 外资行眼里的微刺激
  • 限售股转让一纸公告或掀补税风波
  • 优先股转让出让方缴1%。印花税
  •  
    2014年6月4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微刺激定向加码的信号
    自贸区金改第二季定调
    外资行眼里的微刺激
    限售股转让一纸公告或掀补税风波
    优先股转让出让方缴1%。印花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资行眼里的微刺激
    2014-06-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孙忠

      

      中国政府微刺激力度逐步加码,最新力证就是上周末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降低融资成本,以及稳增长措施落到实处等。

      在货币政策不放松的情况下,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实现稳增长的目的显得分外鲜明。由于全面降准、降息将会释放出强烈的货币扩张信号,不少机构预计,未来政策仍为微调、或定向支持。

      此次“定向降准”的领域,主要指向对于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予以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然而,由于央行尚未发布贷款比率、降准幅度等细节,此次举措对于市场的影响,目前仍无法进行量化。

      “政府旨在促进信贷和刺激需求,此前央行鼓励银行增加住房贷款、财政部承诺加快公共支出,发改委宣布8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彭博中国经济学家欧乐鹰称。

      上述种种举措,被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机构认为,政府更为宽松的政策立场已经在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得到体现。而这些举措对市场的影响亦是立竿见影,5月末和本周一端午节前,银行间利率走势几乎没有较大波动,而往年节前短期利率往往明显走高。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则被认为是另一亮点。通过对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的规范,以及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缓解,以缩短融资链条。

      “最新举措目的在于提供更多的低成本资金,而融资困难正是此前已出台措施有效与否的主要制约因素。” 高盛认为,之前许多政策旨在支持需求增长,但并未如此直接地关注融资问题,这些措施也表明了政府对于支持经济增长的紧迫感在增强。

      同时,同业监管新规或将进一步抑制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标债券等在内的影子银行信贷,进而导致金融状况收紧。然而,瑞银估计,在监管或允许银行适度增加表内信贷、央行对于国开行的再贷款传闻、以及流动性宽松、银行间市场利率保持低位、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较强的背景下,5月整体信贷仍大体平稳,社会融资余额同比增幅预计16%左右。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货币政策并未就此大幅放松。政府仍未全面下调存准率和基准利率,因为这些举措将会向市场释放出强烈的货币扩张信号。而高盛、摩根大通等预计,未来的政策方向或仍为微调、或定向支持,定向下调存准率、或差别化存准率动态调整将使用的更为频繁。

      “只有在5、6月份数据持续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政府才有可能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不过,我们预计随着多项政策措施出台以及出口前景好转,经济数据将有所改善。 ”高盛称。

      尽管看好中国经济,但近期多家机构都提出,房地产业持续收缩或将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那么,政策可能不再仅仅是针对性微调,而是转向涵盖所有主要部门和政策领域的支持增长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