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担忧中国硬着陆的风险”
——访穆迪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迈克尔·泰勒
■ 穆迪在评级时有着一系列自己的衡量指标。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直接债务处于可接受范围内,经济增长率较高。且中国政府已开始走上经济结构调整的道路,从出口和投资导向型经济转变为消费促增长的模式,政府有能力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
■ 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反映出美国经济好转,这有利于中国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秦风
伴随美联储逐步关上债券购买的闸门,全球资金开始上演换仓大戏,受到资金逃离冲击的新兴市场沦为重灾区之一。步入“后QE”时代,如何管理风险成新兴市场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在中国流动性结构性紧张及社会融资成本上升等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能否顺利规避风险?在这其中又有哪些机遇?
上海证券报记者就此专访了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信用政策部首席信用总监迈克尔·泰勒(Michael Taylor),他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担任常驻代表,深度参与了20世纪90年代末印尼金融危机的处置工作。他还曾任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银行业政策部门负责人和巴林央行行长顾问,并曾是金融稳定理事会秘书处成员。
上海证券报:穆迪在给予中国评级时,会衡量哪些方面的因素?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前景,是否会出现硬着陆的情况?
迈克尔·泰勒:穆迪在评级时有着一系列自己的衡量指标,其中包括会考虑政府债务储备、系统性风险及融资能力等情况。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直接债务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而经济增长率较高。且中国政府已开始走上经济结构调整的道路,从出口和投资导向型经济转变为消费促增长的模式,政府有能力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所以,我们并不是很担忧硬着陆的风险。
上海证券报:基于目前的经济体质,哪些行业存在较高风险?中国经济又有哪些亮点,可能的增长引擎是什么?
迈克尔·泰勒:高风险行业包括钢铁、水泥、造船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由于流动性趋紧、库存上升及销售放缓,2014年房地产公司也面临严峻挑战。上述行业中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及/或杠杆率较高的公司最为脆弱。
不过,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服务和消费作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而非过于依赖投资),我们预计消费品和现代服务业(例如互联网、科技、商业服务、保健)等企业将从中受益。这些行业的就业水平比资本密集的投资导向的行业更高,因此可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放缓的情况下确保社会稳定。
此外,我们注意到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资金充裕、管理良好的民营企业可以在现时的垄断行业(例如能源、基建、电信、金融服务)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国企改革(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会为国企提供新的资本,也会有助于国企改善管理和公司治理水平。
上海证券报:美联储从今年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计划规模,这会给中国带来哪些风险?中国企业是否有能力应对这些风险?
迈克尔·泰勒:自去年年底美联储开始缩减量化宽松(QE)规模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逐渐下降。由于美联储很早就已表示出其意图,因此我们预计缩减QE会平稳进行。如果情况与我们的预期相反,金融市场波动性的确再度上升,则中国受这些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中国的资本账户在很大程度上仍相对比较封闭,所以不太容易受短期资本流逆转的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缩减QE反映了美国经济好转,这有利于中国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
上海证券报:IMF在今年最新一期的《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发达经济体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在降低,而新兴市场面临债务压力。您是否有这种感觉?造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迈克尔·泰勒:我们在5月份发表的最新宏观经济展望指出,发达经济体取代新兴经济体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这反映了美国经济好转和欧洲略有恢复增长。与此不同的是,新兴经济体受美联储缩减QE后全球信贷紧缩的影响更大。尽管如此,我们仍预计今年新兴经济体将实现4%至5%的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增长率达到6.5%至7.5%,不过速度比过去几年要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