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6日由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方面M2存量超过116万亿元,成为全球货币供应第一大国,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罹患资金饥渴症,融资不畅;一方面国家多次下发文件要求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久未缓解。实体经济之木缘何频频缺水,如何打通金融血脉给养实业?种种疑问备受瞩目。
实业融资呈现三大问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通过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实现产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然而近年来,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却呈现几重问题:
——一方面信贷与社会融资总量超常规增长,我国货币投放量超过经济总量的比例达200%;另一方面却是实体经济频频遭遇资金之渴,呼喊“融资难”“融资贵”的声音不绝于耳。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达116.88万亿元,这一数字是美国的1.5倍,中国经济可谓并不缺钱。但与此同时,来自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小微企业从银行贷款感到困难的占41.8%,比较难的占31.03%,非常困难的占27.79%。
——不少行业在遭遇融资,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之时,作为社会资金的主要融出方,银行业却依然赚得“盆满钵满”。
沪深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2500余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计2.26万亿元,其中16家上市银行就占到一半还多,达到1.15万亿元;但与此同时,当前不少民营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已达15%到20%,超出不少行业的毛利率,存在企业为银行打工的结果。
——近几年,从国务院到央行、银监会等各个层面,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具体问题,出台过包括“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在内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记者盘点过去一年来的经济政策发现,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的诸多会议中,仅国务院常务会议即召开三次以上,相关部委更是多次发文,然而,企业的资金饥渴症依然未见缓解,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程度似有加剧之势。
民生银行今年年初针对千余家小微企业所作的一项调查就显示,超过83%的企业称融资成本持平或上升,而认为借款综合成本较上一年有所上升的比重接近半数。
谁是背后推手
看似不合常理的现象未见明显缓解,这些问题何以存在,谁是背后的推手?
在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看来,前述问题长期难以妥善解决,其根源在于以下四点:
“一是资金的二道贩子太多,导致利率层层加码;二是大国企、大企业占用信贷资金过多;三是许多企业以实业为幌子拿贷款,转手就搞房地产和其他投机炒作;四是金融机构员工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动力不足,激励不够。”向松祚说。
以去年年中发生的“钱荒”事件为例,当时货币市场利率之所以迅速走高,除了其他原因外,也与一段时间以来大量资金层层倒手投向同业市场有关。
此外,受金融市场结构失衡的因素影响,目前金融机构投放贷款优先考虑大项目、大企业以及房地产等行业,而投向民营、小微企业的贷款比较少,民企信贷资源被挤占的现象比较明显,其融资成本也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全国工商联的一份抽样调查表明,在过去数年内,私企支付给银行的利息率平均与国企相比要高出225个基点。
除了以上原因,还存在本已珍贵的信贷资金进入某些无法盈利的“僵尸”行业中。
“在一些地方政府支持下,资金流入一些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这些企业必须依靠不断融资来维持生存,沦为大而不倒的‘僵尸企业’,这些企业获得大量信贷资源,却无助于经济增长。”中国社科院重点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说。
多管齐下打通金融血脉
虽然中国经济并不缺钱,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却多年难解。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不合理所致,在控制货币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减少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环节,让金融资源更好地进入实体,是未来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缩短融资链条,优化融资结构。这些举措可谓切中要害,是给金融血脉清淤去垢的良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仅依靠目前的融资体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国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资金融出方的主力,贷款投向多以大企业为主,对小企业难免嫌贫爱富。这就需要尽快建设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加快直接融资发展。”连平说。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认为,企业融资难的表象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国金融体系效率不高、金融功能不够充分等问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结构,从而为实体经济、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王兆星说。(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