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特别报道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六月股市“红黑”难辨 机构翘盼经济回暖
  • “非标准化”的未来
  • 活在当下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  
    2014年6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六月股市“红黑”难辨 机构翘盼经济回暖
    “非标准化”的未来
    活在当下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活在当下
    2014-06-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比尔·格罗斯

      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

      我们生活的时代正变得日益虚拟化,数字世界里的那个空间和外面实在空间的区别逐渐模糊。这令我觉得越来越落伍和沮丧,因为我甚至没有一个自己的手机。科学家们声称,我们都只是数十亿个“1”和“0”的十进位的总和,这些信息粘在一起形成一个跳动的心脏,一个人,一个世界。

      除了电脑或手机外,数字世界的流行和年轻一代希望抓住某个重要的时间或事物的想法有关。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青年人使用三星或苹果手机对着一个古老的葡萄酒状容器拍照。这些场景通过一些视频网站被留存下来。再比如某次体育比赛或音乐会,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那里牌照,每个人都步调一致的记录、上传个人的体验,同时把某个时刻再通过短信或其他形式分享给其他人,而不是体会当下。

      这是一个信息饥饿的时代,收件人似乎渴望每一个看似无限量的自己或别人的直接经验,发送人也如此。在我看来,有的时刻存储在手机里可能会变质。现在的甜蜜在未来看来可能是酸楚。这类体验显然是不幸的。2011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青少年平均每天发送或接收100和200条的文字或图片信息。在有些时候,他们可能会因此陷入了疯狂的“忙碌”。

      当然,我说的“活在当下”对大多数人是一个最困难的请求。现在来了又去,不断追逐当下,就好像在中西部炎热的夏天晚上追逐萤火虫一样。光一闪一闪,我们不断看到下一个萤火虫,所有都很嬗变,而我们期待把握住这一刻。

      对我们的投资而言,最近几个月市场已经被明显的“新常态”化了。我们在2009年发明了“新常态”这个说法,其后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不幸的是由于没有商标保护,我们的念头现在变成了无数其他企业的共同的念头。当然,我们并不反对这样。

      “新常态”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对所有金融资产定价都非常重要?

      我们理解,最关键的“新常态”是指的包括美联储和其他中央银行在内,它们制定的政策利率比如联邦储备的利率的长久的发展趋势。上述官方利率作为信贷产品和债券的定价基础,对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另类资产的定价产生重大的影响。理论上,真实的美联储利率应该尽量稳定的。但历史经验和美联储的政策都证明他们并不稳定。

      早在20世纪30年代由埃尔文费雪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美联储的利率不会在长期产生太大影响。这个利率只是改变了短期的通货膨胀,但最终的“真实”利率将是常数。时间和历史经验证明,GDP的增长,生产力和现在的一些其他因素可能改变了这个判断,换言之真实利率始终在变化。

      由劳伯和威廉姆斯做的一个研究,引用了我上个月发表的一个判断。它不仅显示了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的实际利率也是一个重大的长期趋势变化,这恰恰证明了“新常态”的合理。

      不过,新常态在美联储的眼中是另一回事。他们认为,常态就是就业充分和增长趋势稳定的利率价格。耶伦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将其描述为“不过冷也不过热”的利率。或许,她认为能够计算这个数据并且无限接近这个数据,如同吃顿美味午餐那么容易。

      耶伦和她的前任一直试图用一些模型(包含各种因素)为基础确定美国经济的适当利率。在她担任旧金山联储银行主席时就写过,“研究表明,中性的房屋贷款利率取决于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判断、房地产价格水平、股票市场、收益曲线的斜率。”

      我们的观点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吵架不是逻辑一样。离开了一些很重要的前提,美联储的定量模型可能失效。首先,必须承认“常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实际增长率趋势的确定,因为人口和技术的变化,劳动力的增长正在放缓。其次,如果GDP增长是由劳动力增长和生产效率带动的。那么在最近几年,这个变化已经可能降低所谓的“均衡”利率。

      总体上,我们认为,上述计算就如同追逐夏夜的萤火虫一样,必须小心、谨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