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权胜
眼见今年以来经济依然持续下行之势,吁请降准提升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5月3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加大“定向降准”力度,似乎回应了这种呼声,使持降准观点的人对全面降准的期望值变得更大。其实,这次降准只是对“三农”、小微企业贷款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一定比例的准备金率;只是对4月的定向降准加大剂量,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协调性。
尽管5月(PMI)为50.8,略高于4月的50.4,好像是政府的4月降准和多项保增长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通过高层频频调研来判断,实际经济下滑形势依然严峻,不能因为制造业略微回升就说我国经济已经回升了,通过李克强总理二赴内蒙古赤峰考察这个信息得出,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缓解,不然也不会有加大定向降准的力度的讲话。李总理在赤峰市考察提到“经济下行压力不能掉以轻心,适时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正好符合这种语境。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定向降准是否真能传递至三农、小微企业身上,的确存疑。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本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经济调整转型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系列的高层讲话信息透露出,定向降准依然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这是为什么?据笔者的观察,且不论加大定向降准力度就能对实体经济起作用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至少眼下定向降准面临着三个难以逾越的“鸿沟”。
其一,房地产吸金作用阻碍了定向降准产生预想中的作用。当一国的经济过分依靠房地产和由其带动的相关产业时,资金都会涌向房地产行业,当然会导致其他行业资金短缺,在这种畸形经济结构下,中小企业不但得不到资金补充,还会因为房地产的高利润而使企业资金被倒吸,即使银行定向降准,资金流入小微企业,也会因房地产的高额利润带动企业融资成本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使降准的信贷资金又变相流向房地产业。众多研究证明,房地产背后的推手是地方政府,推高房地产就是推高垄断在地方政府手里的土地价格,以维持地方财政的过度扩张。所以,定向降准要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先要使房地产业的价格合理回归,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的过分依赖。
其二,银行同业套利削弱了定向降准的作用。现实是,即使不降准,一些中小银行的存贷比也在40%至50%之间,资金充裕度很大,现在对其定向降准,资金闲置量会更多,而在现有环境下资金再多也不见得就会流向小微企业,可能会流向同业市场和货币债券市场以获取投资收益,因为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高、收益低,又没有那么高的利润率去覆盖银行贷款10%多的利息成本,银行追逐利润的天性使其只能选择通过存款与同业资金对接理财账户,以投资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等非标资产,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还不必考虑存贷比限制、以及风险权重对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就能安稳赚钱。虽然127号文件规范银行同业市场,但要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还须加大清理银行非标力度,制定一些定向贷款口径,以保障定向降准资金落实到“三农”和小微企业。
其三,缺乏配套融资细则影响了定向降准的实际效果。当前“三农”与小微企业融资不畅,既因为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不强,也因为缺乏融资担保机制。因此,要想通过定向降准发挥市场作用,就须尽快消除这两个障碍,如配套实施有利于三农和小微企业释放利润空间的辅助政策,放权于市场,放低小微企业门槛,降低其经营成本,减少小微企业的税费,给“三农”、小微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吸引银行金融资源,使小微企业真正具有盈利能力和市场活力。现有的农村土地结构严重制约了资本向农村流动,需要着重解放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建立农村土地与担保机制相融合的平台,担保机制才有指望。同时,还可以考虑设立对“三农”、小微企业的担保基金,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与相关要素市场相应的管理机制,使定向降准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舒城农村合作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