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阿里“码”上抢终端
  • 沈阳对策:全面取消限购
  • 中概光伏股一季报:减亏扩产成主流
  • 华策影视欲借大数据打造“个性化”产业链
  • 尽快转变审计技术导向已成当务之急
  •  
    2014年6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公司
    阿里“码”上抢终端
    沈阳对策:全面取消限购
    中概光伏股一季报:减亏扩产成主流
    华策影视欲借大数据打造“个性化”产业链
    尽快转变审计技术导向已成当务之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阿里“码”上抢终端
    2014-06-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阿里“码上淘”战略

      商品码 接入阿里十亿级商品库,依靠云端数据库的整合,商品拥有专属电子化身份证,用

      户扫码后获取信息可直接购买

      服务码 解决物流签收、售后服务等问题

      码上店 改变店铺形态,零售店和餐厅实现网络化

      互动码 使商品包装变成品牌与用户互动的窗口

      媒体码 帮助传统的媒体由单纯的广告模式,转向直接产生销售的渠道

      ⊙记者 温婷 ○编辑 衡道庆

      

      未来,你可以边逛超市边扫码购买商品,逛完空手回家,商品已经快递到家。这是昨天阿里“码上淘”战略勾画的愿景,而这也只是其“商品码”、“服务码”、“码上店”、“互动码”、“媒体码”一期五大应用的一部分。

      未来,刨除传统的PC、手机甚至APP终端,“码”将以其无所不在的空间覆盖及海量信息成为阿里无线战略的纽带——当然,这一切还是阿里的愿景;“码”上风光有限,而阿里想要的远非这么简单。

      “码上淘”开启移动端新战场

      在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看来,这是阿里年初提出的“云+端”战略之后的重要落地。

      阿里眼中的“码”包括但不限于“二维码”和“条形码”等各种形态,但显然“二维码”充当了重要角色。在昨日公布的落地方案中,百事可乐、青岛啤酒将在整个夏天的所有瓶罐身上印上二维码,用户只要用手机淘宝扫码,就能参加各种活动互动。

      而这仅是“码上淘”落地的形式之一。按照阿里的计划,“码上淘”第一期包括五大应用,分别是“商品码”、“服务码”、“码上店”、“互动码”和“媒体码”。简而言之,扫一扫“商品码”,消费者就可以一步实现“发现——查询——购买”的最短消费路径,直接对接阿里十亿级商品库以及用户评价等全部数据;扫一扫快递包裹上的“服务码”,可以直接对接物流签收、售后服务等功能。

      阿里铺设“码”的力度也相当之大,即日起,淘宝和天猫的1万余家商家包裹将全部拥有独属的“服务码”,在收到包裹后,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淘宝扫码,即可确认收货,并在线领取商家优惠券。此外,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10大城市的餐饮店、写字楼、校园周边也将铺设起这样的二维码。

      多终端并举格局已成

      事实上,条形码和二维码早已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条形码就被广泛应用,而二维码在1994年被发明,近年来以支付宝为首的二维码支付也曾盛极一时。

      但今年3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那时起,“扫码”更多成为信息入口。而这次,阿里发布“码上淘”战略,目标直指微信的移动端入口。

      为什么阿里要这么做?在张勇看来,“码”是最轻量级的、高自由度和信息量最广、最符合阿里“端”的想法的入口。但阿里并不愿将“码上淘”与O2O概念连接起来。

      张勇认为,O2O是个伪命题,因为不同行业线上和线上连接、并最终形成以互联网信息和技术支持的商业形态是一个必然过程,但不同行业实现的方式必然不一样,是无法用统一的O2O模式来解决的。

      还有一句话张勇并没有直接说出来,无论手段为何,其背后的云和大数据应用才是共通的,而端却可以多种形态并存。从阿里近年的重大发布中也不难看出这一脉络。其去年“双十一”力推手机支付宝,今年“3·18生活节”主打“手机淘宝”。

      就在“码上淘”发布的同一天,阿里占股30%的微博也宣布进行客户端升级,除推出第一款手游产品《微博踢球》外,并以每月1-2款新游戏的速度进军手游领域外,还将上线电影、美食等多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点评产品;更重要的是,微博将全面开通微博支付,并提供与个人交易、收款等生活密切相关的功能,这意味着微博也正是成为一个类“淘宝”的移动端社交型商业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