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广告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六月A股有望翻身破魔咒
  • 仅仅是一场“躁动”
  • 重回现实 平衡结构
  • 边际上的积极因素继续强化
  •  
    2014年6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市场
    六月A股有望翻身破魔咒
    仅仅是一场“躁动”
    重回现实 平衡结构
    边际上的积极因素继续强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仅仅是一场“躁动”
    2014-06-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从前期跟踪的中观数据来看,由于地产投资下行带来的负面冲击在不断向庞大的地产产业链蔓延——水泥、钢铁、煤炭价格继续下跌,接下来这些行业会进入淡季,环比趋势会进一步恶化。此外,与地产投资密切相关的挖掘机销量在5月份同比下滑31%,负增长幅度进一步扩大(4月份是-20%)。

      但最近两周也开始有一些正面的信号出现:一是5月份PMI数据的超预期回升,二是5月下旬发电量增速超预期(同比6.5%,环比3.5%)。这些信号的出现让投资者产生了经济已“企稳”的预期,并且在这种预期下,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也在近两周取得了明显反弹。根据调查,大部分投资者目前的想法是:今年并不奢望经济能够复苏,但只要能够在政策调节的力量下实现企稳走平,那么市场环境就会和去年一样,转型相关的成长股就会有持续的表现,市场将再次演绎结构性行情。

      今年真的和去年一样吗?我们从基本面环境和市场特征两个方面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1、从中观的基本面环境来看,今年和去年的最大区别是地产产业链的景气方向。这个问题的争议和变数很大,因此我们不想过多纠缠于此问题,只需紧盯地产销售数据。2013年的基本面是极为平稳的,GDP增速就在7.6%-7.7%之间窄幅波动,这种“存量经济”格局使得投资者抛弃了没有弹性空间的传统行业,转而去追逐代表转型方向、长期有想象空间的成长股。而去年之所以经济能够维持平稳,是在于地产投资的强势和制造业投资的弱势相互抵消。但今年面临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同时下行,“存量经济”可能会向下打破。

      但我们发现,一旦和投资者讨论到地产问题,争议就会非常大。因为地产投资取决于销售,而销售趋势又很难用常规的供需结构去分析(因为决定需求的是购房者的预期,这种预期的走向是非常难以掌控的)。现在来看,有人认为地产销售近期就会企稳,有人认为是三季度,有人认为是年底,争议非常大,却难以马上验证。因此,我们现在面临这样一种窘境:大家都知道地产销售是影响市场趋势和风格的最核心变量,但这个因素却是充满变数、不可精准预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我们对地产产业链持比较悲观的预期,但也不想对持异见的投资者进行过多的辩驳,大家只要紧盯地产销售数据就行。如果地产销售的同比增速能够连续两个月企稳回升,环比增速超越季节性,届时我们自然会考虑调整谨慎的观点。

      2、从市场特征来看,今年和去年其实有很大区别:价值成长股和新兴成长股的反差持续拉大。新兴成长股内部轮动也显得过快,与其说是“结构性行情”,不如说是“躁动”。

      首先,去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成长股和以“优质白马”为代表的价值成长股均持续战胜大盘指数,这反映出投资者对于经济转型的坚定预期。但是今年以来,虽然创业板有过两次反弹(一次是春节前后,一次是最近半个月),但是价值成长股的表现却持续萎靡。可见“成长股”已经出现了分化,确定性的高增长已被抛弃,市场仅追逐那些无法证伪的故事和主题。

      其次,去年的创业板指数屡创新高,背后的支撑力量是细分行业的持续轮动——环保、传媒、医疗、软件、LED都先后有过比较持续的上涨。但是最近半个月的创业板反弹过程中热点却非常散乱,且都没有持续性。5月份以来几乎所有的新兴行业都有过一波反弹,但反弹的时间一般都仅有一周,甚至很多行业第一周排涨幅前五,第二周就沦为跌幅前五。这种市场特征和去年的结构性行情并不相像,反而有几分今年“春季躁动”的影子。既然是“躁动”,那么参与的价值就很小,反而要考虑趁反弹减仓。

      综上分析,我们的结论是:在地产销售没有确认企稳回升之前难以出现持续的结构性行情。近期的创业板反弹,也仅仅是在一些短期转好数据扰动下出现的“躁动”,热点散乱、持续性不强,因此参与价值不大,反而可考虑趁反弹减仓。而另一方面,受地产投资下行的拖累,大部分传统周期性行业今年都进入了盈利下行周期。在没有盈利支撑情况下低估值也并没有吸引力,因此也不建议买入。从防御角度可以考虑配置稳定增长的必须消费品,如食品加工、白酒、服装家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