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防范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风险的可靠路径
  • 中国石墨:下一个稀土?
  • “取法乎中”
  • “定向降准”并未扩大化
  • “超级马里奥”
    这次威力能持久吗
  • 炒新“VIP通道”践踏了市场公平原则
  •  
    2014年6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防范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风险的可靠路径
    中国石墨:下一个稀土?
    “取法乎中”
    “定向降准”并未扩大化
    “超级马里奥”
    这次威力能持久吗
    炒新“VIP通道”践踏了市场公平原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定向降准”并未扩大化
    2014-06-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敬伟

      

      股份制银行一度被市场人士、分析师预设为与降准政策无缘。其实这是分析人士的误解。按6月9日通知精神,只要符合范围要求,即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且4月未降准的商业银行,均可获批降准。三家股份制银行在列甚至更多符合条件的银行加入,不能算是“定向降准”的扩大化。从政策面看,货币政策不可能开闸放水,“微刺激”主旋律不变。

      市场有全面降准的预期,才会有“定向降准”扩大化的想象。两次降准释放出来的流动性,约在3000亿元左右,也没超越之前舆论场的预估。“定向降准”目标很明确。在我国产业结构中,“三农”和小微企业是融资最难,也最希望资金支持的。若这些流动性能实实在在注入这两大行业,将会产生“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正效应。既是补上历史欠账,亦是补上产业发展失衡的短板。而且,提升“三农”的档次与内涵,亦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应有之义。给予小微企业更多融资支持,有利于激活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使中国产业发展去日韩式的财阀化,更容易借鉴美国式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李总理近来在多个场合的表态清晰无误地向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心,未来或还有货币政策的微调,但不会有中国版的量化宽松。“结构放松,总量克制”起码在年内会是货币政策的主调。

      在完善的市场体制下,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是经济去杠杆的有效要素之一。欧美去危机的量化宽松政策是最突出的例子。但在我国,市场环境不如欧洲,企业主体的规则意识也相对较差,财税体制也还欠完善。遇到发展的瓶颈,整个市场都眼巴巴地希望政策面放水以缓燃眉之急。以往,决策面也的确以经济增长为依据,通过货币政策的松紧来迎合市场期待。但无论是货币宽松抑或紧缩去杠杆,必须要有个体制和机制完善的平台,一个能取得货币政策实效的理性框架。在中国大环境还不符合周延的经济学规则或治理体系时,货币政策的去杠杆化难以取得欧美市场那样的成效。

      但是新一届政府果断扭转了以往的政策惯性,尽最大努力维持货币政策的稳健,避免以往以货币政策猛药刺激经济的“一时之快”,容忍中国经济长期维持中高速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阵痛,并将之视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此同时推动金融改革,让市场配置去决定楼市走向,压缩过剩产能。

      所以,在中国经济去杠杆化的过程中,争论货币政策的宽松和紧缩没有意义,应始终将关注重点落在产业转型升级上。等到我国的市场发展水平能与发达经济体齐平了,产业发展和先进产业同质了,治理水平和发达国家一致了,具体的货币政策宽紧才有意义。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