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评论
  • 8:路演回放
  • 9:市场
  • 10:市场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投资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定向降准”和“定向的投资”
  • 打新基金和金融创新
  • 不好也不坏的定价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  
    2014年6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定向降准”和“定向的投资”
    打新基金和金融创新
    不好也不坏的定价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打新基金和金融创新
    2014-06-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周宏

      

      上周最有意思的事情,莫过于新一轮新股发行的启动,以及由此激起的对于打新基金前途命运的讨论。

      所谓的打新基金,其实是业内的一种俗称。它特指在基金契约上对于新股申购有所倾斜的基金品种。从本质上说,这类基金多数属于短期理财基金或纯债基金。之所以称之为“打新基金”,是因为此类基金附加了部分创新条款,使得他们可以更大比例的资产,参与新股申购或类性股申购业务(不如定向增发)的发行。

      通常一个普通的债券基金,其投资参与权益类投资的比例只有20%,这对现在不高的新股中签率而言,有些杯水车薪。而一个股票基金固然可以全仓参与打新,但同时其二级市场投资造成的巨大波动性,影响了其打新收益的累积。于是,一个全新的品种——打新基金诞生了,它开放更大比例的新股申购,同时限制基金本身对二级市场股票的投资,一切目标为了把新股的投资收益累计下来,让收益相对稳定——而后者是相当部分基金投资者所看重的。

      从产品本身而言,打新基金的出现,没有任何投资或制度上的突破。它的投资管理和一个普通的债券基金没有太多不同,无非新股申购比例更大一些。

      但换个角度,它的创新点又很明确——顺应客户的需要。

      客户的心头需要,这是内地基金业过去所经常性忽视的地方,但确实是其他财富管理者所津津乐道、尽力耕耘的领域。私募、券商资产管理、信托业者大展拳脚的所在。某种程度上说,公募基金的历史上,不乏交易制度、技术要求、投资观念、市场贯通兼备的大创新,但在符合市场需求、阶段性的、细分产品上的微创新却并不多。这已经是一个公认的软肋。

      微创新的市场效果可以从兄弟行业的发展中看出来,私募基金创新了没有,基本上没有,但私募基金在过去几年内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上的突破。券商资产管理呢,大部分也没有,但业内也涌现了一批中坚力量的券商资产管理公司。这除了通道业务的大发展外,相当程度上于私募基金高度重视客户需求(有时候甚至是过分迎合)的态度有关。

      从这个角度看,新股基金是公募基金业难得的一次客户导向的产品创新。当然,从上周的情况看,由于新的政策出台,公募基金的中签率大幅下降,打新基金的盈利累计并不明显。但换个角度看,专业的符合客户需要的创新方向仍然值得坚持,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