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评论
  • 8:路演回放
  • 9:市场
  • 10:市场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投资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定向降准”和“定向的投资”
  • 打新基金和金融创新
  • 不好也不坏的定价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  
    2014年6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定向降准”和“定向的投资”
    打新基金和金融创新
    不好也不坏的定价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好也不坏的定价
    2014-06-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保罗·麦卡利

      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美国的股票和债券到底高估了没有,我要说,不好也不坏。

      得出上述结论,首先要考虑美联储的新政策,它已经并还将很大程度改变了全球固定收益市场的格局!

      让我们从债券市场开始,众所周知,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历来是收益率曲线的“定海神针”:它极大的影响各种形式的货币资金的回报,并影响其的交易状态。

      从逻辑上讲,如果你打算放弃较短时间或即时(现金)的品种,转而投资较长时间的投资品种,那么通常你会获得比现金储蓄更高的收益水平。这个在学术领域被叫做期限风险溢酬(即你放弃了一定时间的资产流动性而获得的补偿)。

      但美联储能够影响这个补偿的水平,比如,如果美联储明天会大幅提高利率,那么投资者就没有必要在今天把资金转换成长期的收益,因为,未来,可能活期的收益就好比现在的长期投资工具了。

      由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收益率的变化,同时也要关心收益率的曲线。对于投资者而言,不仅要衡量收益、衡量风险,而且要衡量收益率曲线的陡峭程度(通常更陡峭的曲线,意味着长期的风险溢酬较高)。虽然,在算数上,如何计算斜率是个非常复杂的公式,但是,我们只要知道,它是衡量时间增加后风险溢酬提升水平的指标就好了。

      理论上,债券市场在达到以下两个前提后,会被认为“公平合理的”。第一,投资者对美联储的利率变动有足够预期;第二,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波动率有足够预期。

      但事实是,这样的期望从遏制通胀之战启动后,就被锚定在某个阶段。央行的逆周期调整政策,指向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斜率曲线,进而影响了市场的期望值,最直接的就是,投资者越来越敢于在经济萧条时借钱,并在下一轮资产膨胀中有所斩获。

      这是市场期望被“固定”的深层次原因,而以之为一个前提假设,另一个逻辑可能展开。即,如果美联储在这轮经济中达到2%的长期通货膨胀目标,那么未来,美联储有意识的“忽视”紧缩政策的概率仍然具备。尤其是从它过去五年的操作看。

      这对固定收益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可能是个机会。在经济增长的强烈需求下,美联储有“错过”合适紧缩时点的内在动机。同时,这会导致整个经济体的进一步宽松。在上升周期中,对固定收益市场而言,这将是一个愉快的结局。只要美联储继续对经济增长不遗余力。

      而可以肯定的是,投资者已经逐步接受了上述观点,部分的原因是美联储作为政策制定者们,一直在强调自身的义务。同时对我来说,长期价格的稳定合理也意味着美联储的政策日益走向周期性的对称。

      遵循奥卡姆剃刀原理(14世纪的修士和逻辑学家,奥卡姆提出的这个原理:中心思想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我们认为,未来债券市场的合理定价,会和美联储的基金利率相接近。

      如果通货膨胀的规则,仍然维持了美联储锚定了假设的2%的目标。那么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即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美联储政策利率就将是中性的。而这个时候名义利率应该在4%附近。

      虽然在我看来,过去十年的历史表明,所谓中性利率并不是长期不变的。它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变量。它成为了受到经济变量(比如人口、科技、生产率等)影响的中长期指标。但这个数字将会是个重要的参考数字。

      从它出发,我们可以制定出未来的几个结论。

      美国对通胀的战争,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由沃克尔打响并完成。而世俗化的机会主义通缩策略令我们获得了对周期性的通胀的“先发制人的”的打击效果。

      然而讽刺的是,这可能是一个得不偿失的胜利,在我们大量收紧货币促成的周期性经济繁荣种,各类债务在经济体中膨胀,并酝酿了一个所谓的“明斯基时刻”,这可能是一个中长期的流动性陷阱。

      美联储已经适当地调整了策略,来应对这种流动性陷阱以来,包括“既负责任、也不负责任的”采用流动性宽松策略。

      总体来说,目前债券和股票都处于市场普遍心目中的“公平”的价值。换言之,并不便宜,但也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