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我国最大规模
    LNG工厂投入运行
  • 光伏业股权质押融资之痛
  • 上市国企深度参与
    棚改多元化融资破冰
  • 1.88%股权挂牌底价4800万元 中科招商登陆新三板前透出“估值底”
  • 中国重塑全球天然气市场
  •  
    2014年7月2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公司
    我国最大规模
    LNG工厂投入运行
    光伏业股权质押融资之痛
    上市国企深度参与
    棚改多元化融资破冰
    1.88%股权挂牌底价4800万元 中科招商登陆新三板前透出“估值底”
    中国重塑全球天然气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重塑全球天然气市场
    2014-07-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姜隅琼 ○编辑 龚维松

      

      中国正成为全球LNG(液化天然气)供需中心,无论是国内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还是高速增长的进口量,中国都在重塑全球天然气市场。昨日,国内最大规模的LNG工厂中石油湖北黄冈LNG工厂正式投运,加上此前中海油与BP签署200亿美元的LNG长协大单,几大石油巨头在这一领域纷纷布局。LNG的战略地位凸显,分析人士指出,近期LNG价格略显清淡,随着8、9月夏季高峰到来,行业回暖明显。

      中国或成第二大进口国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同比增长35%,达到562万吨。能源革命带来的能源战略转型,对清洁能源尤其是天然气的需求不断上升。根据《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将达到7%以上。

      能源战略专家、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告诉上证报记者,“天然气是重要的转型能源,用气量一直在增加。中国2020年是否能成为LNG消费中心有待商榷,但肯定是重要的消费地区。”

      麦肯锡咨询预测称,到2020年末,中国可能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LNG买家,届时进口量将从2013年的1800万吨上升至6100万吨,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天然气年供应能力将达4000亿立方米。

      中国这一庞大市场,为国际生产商提供了重要市场渠道。有分析称,亚洲LNG价格一直偏高,因此,道达尔、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际生产商正在权衡是将1800亿美元继续投资潜在新领域还是扩大LNG项目。

      与此同时,中俄跨世纪的天然气大单已经落定,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布局下,中国的天然气议价能力不断提高。

      国内行业集中度待提高

      短期来看,中国的LNG市场潜力仍未得到充分发掘。金银岛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LNG价格不断走低,6月市场成交年内最惨淡,山东、湖北以及四川等地成交价下降了300至500元/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产能的快速增长与下游需求增长不成正比。

      一边是下游需求不振价格持续走低,另一方面,是石油巨头不断增加的进口量,能源国企从国外的项目获得天然气资源,并通过船运到至新的LNG进口终端。中海油目前已有大鹏、秀屿、洋山等六座LNG接收站,接收能力达1410万吨/年。6月17日,中海油与BP签署200亿美元的LNG长期供应协议,从2019年起每年进口150万吨,期限20年,本就无比庞大的进口LNG版图再添一子。

      上证报记者从安迅思获悉,中石油大连、如东两个接收站7月计划上调出站价,这两个气站的接收能力约占全国LNG消费总量的6%。此外,6月还陆续投产了中石油黄冈、昆仑泰安、华油广元等多家产能较大的液厂。

      多名分析人士认为,石油巨头在海外获取资源有优势,民营液化厂与进口气竞争,气价势必进一步降低,挤压国内液化工厂的利润。

      Argus资深分析师史丰蕾对记者分析,未来随着澳大利亚和美国大量出口LNG,全球气价呈下行趋势,大型国企与海外公司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争夺资源锁定价格是十分明智的。随着气源增多,市场竞争也更激烈。“天然气调价压力和下游车用市场推广速度低于预期,导致下游需求跟不上,目前国内中小液厂日子很不好过,行业平均开工率仅约50%,产能过剩初现,预计未来行业将进一步整合。”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