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人格与智慧,才是最珍贵的财富——记与贝兰克梵的三次面对面
  • 高盛之魂贝兰克梵
    念念不忘“中国经”
  •  
    2014年7月2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人物
    人格与智慧,才是最珍贵的财富——记与贝兰克梵的三次面对面
    高盛之魂贝兰克梵
    念念不忘“中国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盛之魂贝兰克梵
    念念不忘“中国经”
    2014-07-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们合张影吧?”“孩子,我一般不与人合影。”“就一张。”“那好吧。”“要在你们公司LOGO前拍。”“好的,孩子。”

      劳尔德·贝兰克梵,执掌着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赚钱机器之一。在上证报记者面前,却展示了他温情的一面。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贝兰克梵。自谦的智慧与和蔼可亲的举止背后,是受过哈佛大学训练、令人生畏的头脑,以及让高盛在中国更进一步的勃勃雄心。

      “他具有一种使你愿意与之共事的亲和力,能让你放声大笑,但也有着极为严肃的一面。”高盛前股东丹尼斯·萨斯金德,一手将贝兰克梵招入高盛。他眼中的贝兰克梵“一直像海绵般吸收信息,极其努力。”

      出生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毫不显赫的背景没有对贝兰克梵带来任何困扰。这位从高盛小小黄金交易员起步的华尔街灵魂人物,已经带领高盛到达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其影响力遍及全球各地,从纽约到伦敦,再到今天的上海。

      难怪美国投资业传奇人物托马斯·李曾评价说:“贝兰克梵不仅是一个天才,还是一个真诚的好人。”

      如今的贝兰克梵,显然想在中国树立同样的认知。

      ⊙记者 石贝贝 周鹏峰 ○编辑 枫林

      对于高盛的这位灵魂人物,两位创始人也许最有发言权。

      马库斯·高曼和萨缪尔·萨克斯从各个层面定义了贝兰克梵:性格上:从不废话、直爽、和蔼、严于律己;工作上:专注、谨慎、机智。

      1954年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斯区,24岁就拿到哈佛法学博士学位。1982年加入高盛,1988年成为公司合伙人,2003年正式掌门,直到今日。

      十余年间,金融泡沫起了又破,贝兰克梵和他掌舵的高盛却始终屹立,“大到不能倒”。

      而不变之外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中国。

      早在2007年贝兰克梵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就明确表示看好中国。今天身为高盛集团全球董事长兼CEO,贝兰克梵访问中国已成“家常便饭”。

      “我经常来中国,这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一个普通住宅区长大的孩子,掌管世界最大金融机构的机会有多大?贝兰克梵比其他人更明白适应环境变化是怎么回事。

      中国在改变,这个世界也在改变。不能改变就无法持久,即使高盛也是如此。

      一位黄金交易员与他眼里的中国

      劳尔德·贝兰克梵领导高盛已逾十年。在那时候,高盛集团的全球董事长兼CEO显然并不需要变成“中国常客”。

      现在,贝兰克梵却告诉记者:“我经常来中国,这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角色的转变,这里俨然“兵家必争之地”,高盛当然不例外。

      “我是交易员(编者注:贝兰克梵在高盛的第一份金融工作就是在大宗商品交易部门销售金币),对于交易记录很看重。”

      昨日,贝兰克梵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的开场,就表达了对中国经济“持续乐观”的情绪,并给出了这样一个难以辩驳的理由——“过去2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了良好的记录,所以我认为中国会度过当前短期挑战。”

      对于7.5%左右的经济增速,贝兰克梵说,“中国是增长中的经济体,7%对于中国来说是低增速,但对美国而言,3%就已经是高增速了。”

      乐观之余,贝兰克梵保持着一贯的清醒:“我乐观,并不意味着我在试图预测未来,而是想要为未来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

      他同样注意到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子银行、地方债务等问题。但他说,“回顾历史,没有人总是能做到完美,而中国已经对经济发展做了很好的筹备。”

      “中国会摆脱这些问题吗?当然会。”

      贝兰克梵说,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当你从一些问题中解脱,你会发现又将面临新的问题。事实上,任何事情,总会有问题、风险存在,而我们应该关注的是通过智慧、动力、多样化、领导力等等来推动成功。

      对于此次到访中国,贝兰克梵坦言,较为特殊的一点是,恰逢全球对于美国经济、中国经济,以及双边经济关系讨论较多的时刻。

      很快,第六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7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在贝兰克梵眼中,中美关系复杂,又至关重要,是全球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拿高盛集团来说,“我们有很多业务在中国市场保持增长,这里是我们很重要的增长市场。”

      他还向记者算起了账,“粗略地说,美国、欧洲市场对于高盛盈利贡献大约在50%和30%左右。在亚洲市场上,中国、日本都是最为重要的市场,由于中国经济增速快于日本,因此我们对于中国的投资会更快、更多。”

      更值得一提的是,贝兰克梵再次提及了“中国世纪”的提法,不过这一次又添了些新意。

      贝兰克梵说:“人们对于未来5年、10年中国经济很有信心,但对于6个月、1年的经济增速则有很多担忧。而对比美国你可以发现,美国在20世纪表现良好,但同样也存在很多糟糕年份,比如1929年之后的长达十年的衰退。所以我提醒人们,还是应该关注经济的长期走势。”

      正基于此,贝兰克梵很肯定,未来仍愿意继续投资中国,关注文化、金融、制造业、农业、医疗健康等各个领域。

      一位华尔街领袖与他所处的时代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而在贝兰克梵眼里,“这是复杂的世界,但并不是坏世界。”

      对于全球经济,贝兰克梵持“中性乐观”态度。但他同时也提出担忧:人们担忧财富是否均衡分布,同时,一方面,很多商业领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很多人在找工作但是并不能胜任一些工作,科技进步也带来较大压力。

      作为美国、乃至全球市场举足轻重的大型金融机构的掌舵人,贝兰克梵也不出意外地、主动谈起了美国经济。

      “说到美国经济,我们看到了增长,但增长既不强劲、也不稳定。”

      6月底,美国再度修正后的一季度实际GDP季环比增长率终值被确定为-2.9%,是2011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并创下2009年二季度至今的最低值,再一次明显偏离了主流预期。

      贝兰克梵说,目前美国经济状况,并不足以推动美联储提升利率、以及停止量化宽松政策,而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针对弱势经济的政策。

      “我们有较低的通胀率,但是中央银行期待更高的通胀率,因为他们对于通缩的担忧更甚。”贝兰克梵认为,对于通缩的担忧是件好事情,尤其是当通缩已持续较长时间的情况下,比如日本经济,很难摆脱通缩的阴影。

      然而,“当前是证券、资产投资的好环境。”贝兰克梵表示,由于美国经济实现增长,以及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低利率环境,这也同样推动了股票市场、资产价格等的提升。

      “人们持有现金的回报率很低,这也促使全球投资更为活跃,也推动投资银行进行更多交易活动。”

      当然不可回避的,贝兰克梵再度谈到了金融危机前后高盛的变化。

      “我们仍是同一家机构,但是内涵有所变化。我们从危机中学习很多,也为市场提供了度过危机的经验。”贝兰克梵说,“我们度过多个危机,接受更多监管,有更高的资本金要求,也变得更为透明。”

      “就像以前,我们并不需要如此曝光在公众面前,但现在我们更多地接触媒体,希望公众对我们更为了解。”“我们也希望受益于经济增长的同时,为经济增长做贡献,比如提供融资。”

      就像贝兰克梵此前屡次提及的,金融机构竞争方式也发生调整。监管变得更为全球化,去杠杆要求机构收窄业务,高盛也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来满足监管、公众、股东以及客户的要求,需要变得更为透明、监管约束也更为严格。

      对于曾经对高盛集团盈利贡献很大的、来自FICC(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部门)的营收的逐季下滑,贝兰克梵看得相当淡定。

      “这部分的交易规模,由市场、以及交易的活跃程度来决定。我们正在经历经济周期,由于经济活跃度降低、波动加大,因此这部分交易量变低。”

      贝兰克梵称,目前市场正处于投行业务忙、但是交易量低的周期阶段;如果回顾5年前、3年前,那会是交易量大、但是投行业务少的阶段。

      对于越来越严格的市场监管,贝兰克梵表示:“最终这将取决于允许机构所承担的风险程度、对机构业务发展的支持程度、控制程度,以及自由度。”

      “监管可以指定高标准的资本金要求,但这会导致机构收益降低、对经济支持力度下降,其结果可能就是:经济发展变缓,但是整体系统风险性降低、安全性增加。”贝兰克梵说,但是当市场开始抱怨经济发展太慢的时候,监管制度就有可能放宽,虽然风险有所增加,但经济增速加快。

      “这些都应该由社会、经济来做决定,而作为金融机构,我们会在任何环境下,根据现有环境、规则,来制定我们的运营战略,同时提供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