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兰克梵喜欢读历史,尤其是传记。“因为在传记里面,你总是能看到一个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人,最终如何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贝兰克梵也从不讳谈野心。“野心是你内心的声音,告诉你可以、而且应该努力去超越人生的处境或者是限制。你必须克服障碍,抗住压力,打消自我怀疑,你能做到这些都是因为你有足够的野心。”
⊙记者 石贝贝 周鹏峰 ○编辑 枫林
“我们合张影吧?” “孩子,我一般不与人合影。”
“啊?就一张。”“那好吧。”
“要在你们公司LOGO前拍。”“好的,孩子。”
在我相当罕有地拥有一张与贝兰克梵的合影同时,这位全球最大金融机构“掌舵人”也展示了他温情的一面。
近距离接触贝兰克梵已经是第三次了,最近常有人问我对他的印象究竟怎样?事实上,除每次他讲述“乐观的中国世纪”,以及对金融危机、高盛变化等的反思之外,我更为欣赏他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见贝兰克梵,在2008年年初,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他预见到金融市场风险,提前处置了高盛所持风险仓位,这也是确保高盛在危机中并未受到较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他那时预言“市场没有足够大的‘降落伞’来应对危机”。
之后发生的事实除了证明他的正确之外,他还是极其少数的、金融危机前后、一直稳坐大型金融机构“掌舵人”位置的高管。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华尔街大型投资银行倒闭破产、高管“走马灯”似地轮换,而他一直稳坐在高盛“掌舵人”的位置上,带领高盛在全球投行业屹立不倒,且于2012年以净盈利74.8亿美元交出一份超市场预期的财报。
第二次见他是在2013年7月,贝兰克梵更多谈及的,是对市场的反思。
面对危机后的各种监管、法律、股东和公众的问题,还有美国经济复苏但弱于预期、欧洲复苏仍需较长时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等,他认为,这并不是有利于投资银行营运的好环境。
而第三次,贝兰克梵除继续“乐观”唱响“中国世纪”之外,还郑重表示由于中国市场的重要,他每年到访中国两三次已成为常态、“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作为全球最大型金融机构的“掌舵人”,贝兰克梵首先是位情商很高的人。情商高,对于初次见面的“破冰”尤为重要。
记得第一次见他,整个会议室相当安静、气氛紧张,他瞄了一眼桌上的几支录音笔、轻轻地说“看来还是三星占领了市场”。瞬间,大家都对笑出声来、气氛也活跃不少。
情商高,还有事物的快速、以及积极反应。第二次相见,我说“贝兰克梵先生,我们5年前在北京见过一面。”他一边握手,一边迅速回应道:“这仿佛就在昨天。”
事实上,随着对市场、事物的观察日益深入,我会越来越觉得与贝兰克梵交流是种智商、情商上都很愉悦的事件。对于或是表面尖锐、或是伪装友善的尖锐问题,他的回答常常带给人一种目光长远的大格局、大智慧之感。
比如,他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但并不意味着每一年都是中国年”,“即便20世纪是美国世纪,美国也遭遇很多糟糕年份”;比如,对于危机后恢复活力的高盛财报,他会很谦虚地且自豪地说“确实不错,但不是我们最好的年份”;比如,对于中美关系,“对方经济的增长,对于本国经济有益、符合本国利益”。
贝兰克梵从不讳言他出身普通,他曾说“大学对他曾更多是一个美好愿望、而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又很庆幸“生长在一个有着无限机遇的世界”。
他每天晚上都会读书,阅读向他展开了整个世界。贝兰克梵喜欢读历史,尤其是传记。“因为在传记里面,你总是能看到一个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人,最终如何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贝兰克梵也从不讳谈“野心”。“野心是你内心的声音,告诉你可以、而且应该努力去超越人生的处境或者是限制。你必须克服障碍,抗住压力,打消自我怀疑,你能做到这些都是因为你有足够的野心。”
而去壮大自己的野心,需要“专注、自律、严格、自我批判,以及开放的心态”。这也意味着,接下来要面对的挑战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更加严峻。
在贝兰克梵眼中,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获得知识和动力”,同样,“我们应逼迫自己尝试新的事物,在每一步中成长”。
他提醒年轻人,当你无法找到工作的乐趣,你那份工作将永远是份苦差事。“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激情,或者没有动力为你的孩子打造比你自己更好的人生,那么,你就不会有那些让你持续前进的东西。”
因此,树立信心,找份喜欢的工作,做一个完整、全面的人,以及参与社区活动,是贝兰克梵给予年轻人的建议。
“人生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不要自我设限。” 试试和那些一样具有野心的人为伍,让你置身于可以成长的环境中。
一个普通住宅区长大的孩子,来掌管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的机会有多大?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不可预测性是生活最伟大的一点。你改变,这个世界也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