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假如能把握住
    潜意识的控制力
  • 傻傻地问一声:企业究竟是干什么的?
  • 易卦大循环对应的是太阳回归年
  • 美国证券市场打黑的奇特逻辑
  •  
    2014年7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假如能把握住
    潜意识的控制力
    傻傻地问一声:企业究竟是干什么的?
    易卦大循环对应的是太阳回归年
    美国证券市场打黑的奇特逻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假如能把握住
    潜意识的控制力
    2014-07-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国旺
      □李国旺

      ■眼观四路

      ——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四十六

      在荣格界定的“自我”世界里,理性行为只点亮人类清醒意识下的1%集合。个体潜意识在创造力中占据中心位置,为解决问题带来灵感,比理性分析更有助于做出艰难的决定。

      本栏上期揭示了国际资本利用低碳经济的平台转移剩余价值的真实面目。不想被国际资本转移剩余价值,就不能犯战略性错误,故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人类自身意识—决策行为,这是国学赋予当代中国人面对变易的环境“格物致知”的新任务。

      据法国科学家的实验,潜意识对意识具有“控制权”,如果将意识看成一盏聚光灯,那控制何时打开灯光与光束投向的便是潜意识。因此,意识并不自由,自由意志存在于潜意识中。人类行为受制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共同作用。人脑结构其神经与信息处理系统受自然周期、社会周期的影响,而自然周期、社会周期共同作用下的群体情绪周期,又会出现周期性的非理性状态。即使以“法人”为基本单元的“集体”决策,甚至量化计算的资本市场交易,也会因周期性情绪而失灵。人脑是行为非理性的生物性原因,群体行为非理性是造成战略决策错配的条件。

      为此,笔者今天着重谈谈在脑科学提示的人脑结构在周期作用下,非理性如何对经济活动、投资行为、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人脑中的1000亿个神经细胞通过突触间的化学反应,交流和传递信息、能量与物质,这构成了人类的思维及记忆基础。研究表明,理性行为仅对应于大脑皮层能控制的少部分行为,中脑、脑干等大部分控制的非理性行为是“理性”难以控制的,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就存储在中脑、脑干等部分,是非理性行为的“根据地”。

      在大脑边缘系统最前端的脑隔区,是“快感中枢”,边缘系统中还有被称为“扁桃核”与“海马”的部分,主管愤怒、害怕、攻击等等,形成“痛苦中枢”,它与“快感中枢”为邻,一个中枢神经细胞放电过量,常常影响到另一个中枢的神经产生反应。现代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类“痛苦中枢”比“快感中枢”的敏感度高两倍,由此形成卡尼曼行为金融学视界理论的生物学基础,即亏损带来的痛苦必须赢利两倍才能弥补,股市投资亏损造成的群体内心痛苦,须由未来两倍的收益才能医疗“心灵创伤”。

      根据现代记忆科学的研究,“脑干”沉淀了自爬行动物进化以来几千万年的“记忆”,由“脑干”所决定的行为是人类长期演化结果,“脑干”积累了无穷的无意识的知识,形成个体潜意识,同时组合成共同文化条件下的“集体无意识”。个体潜意识在创造力中占据中心位置,为解决问题带来灵感,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比理性分析更有助于做出艰难的决定。集体无意识决定的人类行为是非理性的,但在外界信息的激活下,集体无意识在市场周期运行中将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非理性繁荣或金融泡沫的生成。

      凡是能引起情绪波动的事件或体验,在认知科学里被称作“情感事件”。人类“中脑”系统的杏仁核专门控制规避危险动物本能,同时,杏仁核、小海马区、整个中脑系统控制人类情感。人类行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集合,在荣格界定的“自我”世界里面,理性行为只点亮人类清醒意识下的1%集合。在这类被照亮了的“理性”行为里,目前只有小部分可实证,即已“格物致知”了的,这是经济学家研究的范围,可反复检验,在统计意义上“正确”并可以建立数学模型的行为。人类行为占集合总面积的99%都是无意识世界(unconscious world),从这里产的行为都是“非理性”的。非理性行为又分两类:一类可实证,还有大量不可实证的,只能通过长期投资经验积累后的直觉把握者,即资本市场对投资经验丰富者往往才有一个好的身份定价。

      大脑的中央“沟回”分左右脑半球对称结构。沟回的后沿是感觉中枢,沟回的前沿是动作中枢。感觉中枢上,面积最大的神经元网络是关于“吃”的,是控制嘴唇和舌头的感觉中枢。吃,这是人的本能之一,神经网络分布最广;神经元网络是关于“性”的,在中央沟回的内侧下缘,面积也十分可观。大脑皮质生动地再现了原始生命的演化过程:人类在基因学上是“食”和“色”的动物。孟子说的“食色,性也”,直觉把握了人性中最基本的力量,“治国平天下”的决策,首先考虑百姓的基本需要即“民以食为天”和“食色”为核心的修身和“齐家”需要。如果潜意识确实是意识的控制力量,则儒家能在百家争鸣中胜出,显然是因为能满足最广大的民众修身与齐家的基本需要。

      从基因学的角度看,食是为了个体的自我生存,性则是为了快乐中枢的奖励和延续个体基因。中国经济曾为丈母娘经济即地产经济所推动,经过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重化工业的任务,而重化工业内需最大的市场就是地产及相关行业。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有关提高生存质量的安全、有机、生态、绿色食品及生活环境要求,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如能与信息化农业结合,并与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大气治理相结合,投资前景极为广阔。

      (作者系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浦江金融论坛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