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9: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 10: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三种情况可能会
    打破市场平衡
  • 政策托底、存量博弈格局下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
  • 从三方面投资中国经济的未来
  • 如何应对两率相等协存之后的货基
  • “微刺激”将持续影响并主导下半年市场
  • 政策之盾
    能否挡风险之矛
  • 存量博弈下主题投资仍将是主要机会
  • 经济减速压力仍大
    三季度可能先扬后抑
  • 未来的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 短期内市场趋势转变的基础并不存在
  • 还会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出台
  •  
    2014年7月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三种情况可能会
    打破市场平衡
    政策托底、存量博弈格局下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
    从三方面投资中国经济的未来
    如何应对两率相等协存之后的货基
    “微刺激”将持续影响并主导下半年市场
    政策之盾
    能否挡风险之矛
    存量博弈下主题投资仍将是主要机会
    经济减速压力仍大
    三季度可能先扬后抑
    未来的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短期内市场趋势转变的基础并不存在
    还会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出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政策之盾
    能否挡风险之矛
    2014-07-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王晓亮

      

      回顾二季度,既没有“上行四百点”也没有“春来股市绿如蓝”,主板市场重心走平是现实,A股多空相对平衡的原因简而言之是以政策之盾挡风险来袭之矛。看好市场的理由很明了:政策托底是最直接的利好,这包括直接托底经济的稳增长政策,如货币定向宽松,对高铁、棚户区改造的投资等,再包括直接力图激活资本市场的举措,如沪港通、优先股,以及未来可能做出的对交易制度的调整等。但投资者更应多关心风险因素能否被利好真正对冲。目前看,经济下行压力风险、信托违约风险,以及地产风险仍在与托底政策角力,三季度乃至下半年是盾抗住矛,还是不破不立?对于投资者来说,判断比预测更重要。

      虽然近期公布的汇丰PMI以及官方PMI持续回升至50荣枯线之上,有解读认为稳增长举措见效必然带来“数据蜜月期”,进而推动投资者信心。但最近从其他一些结构性以及具有先行意义的数据来看,经济回暖并非一帆风顺:6月下半月申万调研综合指数延续下滑趋势,从-1.6%降至-12.9%,库存指数从-0.7%续升至4.3%;6月下旬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仅2.2%,旬环比下滑1.3%;6月份48个城市一手房销售环比下降16.5%,同比下降19.0%,累计同比下降12.3%,总体累计降幅继续下降。但库存连续4个月攀升,去化速度继续下降,土地市场继续冷淡,累计降幅持续扩大。

      市场更为关心的是,今年9000多亿的信托到期过程中无风险利率变化到底对市场影响几何,这正是多空争议的焦点所在。多方认为将倒逼投资信托资金撤出进而流向股债市场,而空方则认为未必。现实是受此影响无风险利率的确下行,但资金更多乐意去配置信用度较高的债券,这也是上半年债券小牛市的原因,而股市受益并不明显。其实2011年二三季度曾经因为城投债危机带来一波“债股双杀”,债市因信用风险付出过一波杀跌代价,股市也低迷依旧。此时此刻温故而知新,风险面前现金为王是常识。

      申万地产行业研究认为,长周期而言人口拐点将至,行业需求增速渐缓,城镇化和二胎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需求下降的时间及幅度,但不足以改变趋势,预计未来房地产需求增速将下降至3%附近。对地产来说目前要密切关注三季度的销售数据,三季度后全年销售将大致明朗。一个潜在的风险提示是,如果房地产销售额下降幅度超过13%,开发商就可能面临资金链困难。市场销售情况将是决定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存亡的根本因素,这一切将引发开发商资金链、房地产信托兑付、地方政府总体偿债压力等一系列问题。在没有明确答案前,轻言熊去牛来,无疑是对自己的资金不负责任。

      “政策之盾抵挡风险之矛”是A股的大背景,投资者一是要重视风险谨慎为先,权益投资整体不宜扩大风险敞口,控仓和止损止赢纪律为重。同时也应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成长主题,在产经政策指引下挖掘和把握如“跨界成长”之类的战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