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宁 ○编辑 梁伟
长期以来,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呈现体系不够完善、监管不够规范和流通不够顺畅等弊端,如何加快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成为摆在业内的难题。
在近日由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举办的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下的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表示,商品市场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应当加快发展大宗商品市场,继续打破垄断,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此外,监管层对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也有所转变,由原来的“以堵为主”向“疏堵结合”转型。
证监会研究中心正司局级研究员黄运成表示,自2009年至2013年,监管层对大宗商品市场先后出台6部监管条例,但基本上都是以“以堵为主”的监管思路;为了顺应新形势,目前监管层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政策思路有所转变,向“疏堵结合”转型。
黄运成说,现阶段,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现代经济发展使现货、中远期、期货市场的边界模糊,监管也面临新挑战。二是在向现代商品市场转型过程中,分散化向集中化发展、非标化向标准化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监管层以开正门与关旁门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商品要素市场体系。推动监管转型的主要原因在于,要培育一个实体经济所需要的大宗商品市场,而清理整顿是促进市场规范发展的手段。
黄运成表示,商品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商品市场流通对经济活动及其重要,但就目前完整的商品体系而言,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应该更加健全。大宗商品市场发展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发展,二是行业横向一体化发展;在纵横发展基础上提高产业专业化程度,从而消化过剩产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市场、金融相结合。
“未来大宗商品市场的方向是专业性市场,目前是处在综合性市场向专业化市场的过渡阶段。”黄运成说,专业性市场是以符合经济增长为规律,符合区域发展格局的市场,综合性市场则是规模效应。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位是紧密结合实体经济需求,以本地区特点辐射一定区域,从而将现货、场外衍生品和期货市场紧密结合。
从融资方面来看,长期以来,银行是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大宗商品市场融资风险事件频发。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大宗商品融资,特别是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是多年以来各家银行较为青睐的业务,也是很多大宗商品相关企业重要的融资手段,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相应监管部门的缺位,这是导致大宗商品市场各种风险事件频发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