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专访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猜想
  • 不确定的投资
  • 全球再平衡的金砖行动
  • 苏竞“老鼠仓”案昨日开庭 200万起家获利3600余万
  • 地方国资或效仿央企改革模式
  •  
    2014年7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猜想
    不确定的投资
    全球再平衡的金砖行动
    苏竞“老鼠仓”案昨日开庭 200万起家获利3600余万
    地方国资或效仿央企改革模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猜想
    2014-07-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庞瑞 ○编辑 吴正懿

      一家券商的研究报告称,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至少要符合四个条件:集团收入规模至少在100 亿元-500 亿元级别;实体业务大部分放进上市公司、股权产权清晰;流动资产比例大;有跨行业的股权投资。如此之高的门槛仍然引起了激烈的“申报试点”竞争。而目前业界呼声较高的两种方案,一种是在目前的国资委、国有企业之间,加入一个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另一种方案,由财政部牵头,形成财政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层架构。

      ⊙记者 庞瑞 ○编辑 吴正懿

      

      7月15日,国资委公布了首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这一落子,意义非凡。

      毫无疑问,这批央企改革的试点名单,代表了当下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过程中的核心议题。“6家入围央企,4个专项小组,每个小组都配一个国资委副主任牵头,规格很高,” 昨晚,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对上证报记者谈到,“这次试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显而易见,国资委此次确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混合所有制、董事会扩权和派驻纪检组等四项改革主题,个个都是事关全局的重大议题,时间紧,任务重。

      “根据中央的部署,国企改革的任务要在2020年完成,”一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以此往前倒推,留给试点摸索的时间可能只有两三年了。”

      但从目前各方公布的消息来看,具体的改革路径和时间表尚无定论。“应该快了,可能十月前就会有明确的办法出台。”上述人士对记者谈到。

      纵观本次试点内容,“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据悉,未来,国资委会择机确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想要成为试点单位,一般是单位先申请,然后国资委根据综合条件来确定,”国投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鸣对记者说,“听说竞争很激烈。”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至少要符合四个条件:集团收入规模至少在100 亿元-500 亿元级别;实体业务大部分放进上市公司、股权产权清晰;流动资产比例大;有跨行业的股权投资。

      如此之高的门槛仍然引起了激烈的“申报试点”竞争,显然是因为各方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愿景抱有高度期待。“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三中全会已经定调了,但是究竟怎么经营,如何组建,业界仍有争论,” 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对记者谈到,“但可以肯定的是,规格很高。”

      据了解,目前,业界呼声较高的两种方案,一种是在目前的国资委、国有企业之间,加入一个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从而形成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企业三个层级间的纵向关系。

      “在这种体制下,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是国资委,但是持有人的角色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许保利分析道,“这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实际上承担着在不同企业间配置资本的具体任务,十分关键。”

      另一种方案,由财政部牵头,形成财政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层架构。“这种方案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由中央直管,行政级别可能是副部级。”一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谈到。

      无论何种方案,在未来的国有资本管理蓝图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扮演一个极为关键的、身份与其他国企都不同的角色,这一点毫无疑问。

      “个人认为,国有资本的管理机构,应该把投资和经营实业的业务分离,专心做好投资,”许保利说道,“应该更加市场化、更加灵活,甚至可不可以没有行政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