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金融霸权:当今撬动财富的阿基米得杠杆
  • 披沙录
  • 现实经济世界
    终究不是理论模型
  •  
    2014年7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书评
    金融霸权:当今撬动财富的阿基米得杠杆
    披沙录
    现实经济世界
    终究不是理论模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现实经济世界
    终究不是理论模型
    2014-07-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重返繁荣》
      ——美国如何收复经济霸权
      (美)阿瑟·拉弗 斯蒂芬·摩尔 著
      马林梅 译
      东方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评《重返繁荣:美国如何收复经济霸权》

      ⊙汪晓波

      

      熟悉现代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条曲线,它讨论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消长关系。美国资深媒体人万尼斯基将之称为“拉弗曲线”。其实,“拉弗曲线”蕴含的经济学思想并非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原创。只不过,恰好这位拉弗先生在某个场合确切地对这种思想作了一番解释性演绎,又碰巧被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人概念化地传播了出去,于是“拉弗曲线”问世了。

      可不能小瞧了“拉弗曲线”,以其为中心的减税理论,后来成为美国一个很有影响的经济学派——供给学派的核心思想之一。应该说,阿瑟·拉弗先生能在高手如云的美国经济学家圈子中很有些地位,跟“拉弗曲线”不无关系。当然,这位学者学养深厚,也是关键原因。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就曾采纳过拉弗所极力倡导的供给学派思想。拉弗能成为供给学派的主要领军者之一,不可能只是靠一个概念浪得大名。

      当年“神童”式的人物阿瑟·拉弗至今依然活跃。这位被视为激进派供给经济学的学者,不久前与《华尔街日报》评论版作家斯蒂芬·摩尔合著了《重返繁荣》。透过这本书,拉弗和他搭档的经济学思考得到了清晰的呈现。看起来,阿瑟·拉弗对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颇有些不满。两位作者甚至称,“奥巴马总统是个优秀的男人,但他不是个好总统”——如此评语,对于一个大国总统而言,几乎就是深度否定了。

      《重返繁荣》不是一本哗众取宠的著作。拉弗与摩尔对奥巴马的批判,也颇有对事不对人的风范。拉弗们的不满,集中在奥巴马的经济政策方面。两位作者对奥巴马政府当下经济政策的批判是系统性的,涉及方方面面。他们认为,奥巴马政府过去几年做了很多所谓的“恐慌性决策”——而一个人在恐慌状态所做的决策,经常会被证明是错误的。

      如果了解拉弗和摩尔的经济思想,对照当下美国的一些政策选择,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两位作者的愤懑。供给经济学派始终相信,美国经济的关键问题仍是有效供给不足,且充分的有效供给也能创造需求。为了增加有效供给,减税成为必然的选择。与此同时,政府支出(尤其是福利性支出)必须减少,另外也要提防对经济的干预以及对企业经营的限制,如此等等。相比而言,美国这些年来的现实状况却是:税收在增加,且越来越多的税种变成了累进税。支出则飞速增长,企业救济和无效的退税浪费了大量资金——补贴那些成本高于国际竞争对手的公司,往往被认为是一项“非法的国家援助”。拉弗和摩尔认为,奥巴马政府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过度监管的倾向。货币政策方面,量化宽松、使美元贬值的政策则会导致高通胀率、高利率和弱势美元。

      尤其为拉弗们所担心的是,奥巴马已经终止了小布什时代的减税政策,并将最高税率恢复到了小布什政府实施减税政策之前的水平。这些做法显然与供给学派的学术思考背道而驰。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奥巴马正在考虑对富人征收更高的税,并运用对富人的征税额来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拉弗们对此极为痛心,认为这种做法是赤裸裸的威胁——重视公平先于效率的政策会伤害社会的整体利益。他们更愿意相信,“企业家和投资者致富时,他们往往使许多人与他们一道致富。当税率大幅降低时,这样的情形就会发生”。

      如此看来,拉弗们针对奥巴马经济政策的批判很容易被理解,他们的思考也不算有太多的新意。两位作者的经济思想,依旧是传统的供给学派的经典思考。以供给学派的主张来观照现实政治以及具体情境下的经济政策,这一学派的学者产生挫败感甚至有愤怒情绪,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拉弗们认为奥巴马不是一个“好总统”,会把美国引向歧途,原因也是在这里。

      在拉弗和摩尔看来,美国要避免走进歧途,“重现繁荣”,“很大程度上它依靠纯粹的常识”,自始至终要靠促进增长的经济政策。作者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以及收入政策等几个方面展开,详述了求解当下美国经济困局的方法与方案。他们认为,这四大经济领域目前的方向均已经与理想的政策环境渐行渐远。

      在拉弗们的政策主张里,减税依然是核心。拉弗们所期许的理想税收政策,是实施单一税制,即在尽可能广泛的税基上以尽可能低的税率征税。当然,所谓的“罪恶税”(sin taxes)是例外,因为“罪恶税”的目标只是意在遏制某些消费行为。作者们认为,税收政策目前正处于错误的轨道上,纠正近期和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犯的财政政策错误,非要靠推行真正的单一谁并取代现行的主要联邦税不可。这是《重返繁荣》的基本立场,也是核心内容所在。拉弗们对奥巴马增税政策的批判及对单一税制的呼吁,贯穿整本著作。两位作者坚信,唯有这么做,才能“让经济回归正途”。

      在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方面,拉弗和摩尔也有尖锐点评,比如他们建议彻底废除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问题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命题,在全球范围内皆是如此。比较而言,给我印象更深刻的,乃是两位作者对奥巴马政府贸易保护主义的批判。作者清晰地指出,奥巴马政府已经在自由贸易问题上迷失了方向,一些断言相当精彩,比如“没有美国的进口就没有美国的出口”、“将贸易当作一种政治武器,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愚蠢的政策”。可以看出,拉弗和摩尔在自由贸易问题上秉持了相当强的信念。这些建言,确实值得奥巴马政府民主党深思。在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方面,本届美国政府走得有些远了。

      从学术的角度而言,供给学派的理论虽然并不完美,但也自成体系,逻辑上自洽并无问题。那么,从理论到实践,供给学派的政策思路能让美国经济“重返繁荣”吗?也许就像那句老掉牙的台词:试了你就知道了。当下的问题在于,与前总统里根的理念根本不同,奥巴马恐怕不会去考虑供给学派的政策方案。在政府决策方面,从来不可能只是某个经济理论说了算。现实世界终究不是理论模型,政治家的决策行为与学者的理论诉求之间永远都会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