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泼笑称自己是“忙碌命、爱打拼”:我们闽南人有三不: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没饭吃;宁愿自己吃亏,不能让别人吃亏;第三,饮水思源,不要忘记感恩。这些理念随时间形成了潜移默化的推动力,促成了他人生中一次次华丽转身。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枫林
前两周在美国,第三周在法国,第四周在中国,几乎每个月,蔡明泼都不断奔走于凯辉基金位于全球各地的办公室。行程非常规律,“围绕地球画圆”。
但不管在哪个国家,蔡明泼都不当自己是外国人。他说,凡是走过的地方,都要真心拥抱。
从闽南小城的师范中专到赴法留学,从无任何背景的普通留学生到法国赛博的中国首代,后来成为法国最大的石材商,再到中法间最大的跨境私募股权基金的董事长,获得法国国家投资银行、中国国开行的支持,被中法高层誉为“中国梦的法国版”。他还推动设立“泉州凯辉教育基金”、“泉州市凯辉教师奖”,以及作为校友捐赠1000万元在中欧商学院设立“凯辉会计学教席”,蔡明泼在精神上、事业上不断超越自我。
多年海外游学和工作经历令他坚信,伴随着中国的强大,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而言,都需要思考如何在海外更好地展示中国人的形象和泱泱大国的风范,不能将自己隔绝开来,而是要努力让对方接纳我们。
多元文化之中,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宽容、热爱他人,风度和优雅便能自然呈现。“国际化最终的根本其实是本土化,将异乡变作家乡,不当自己是外国人,也就不会遭遇‘排外’。”
20多年来数次职业转换,时间的价值、真诚的力量与信任的奇迹,是他一直推崇的三个概念。“做人如此,投资亦然。”
“真诚的人自有一种动人的眼神和征服人心的精神力量。”同时,蔡明泼说,投资还需要信任,“和投资人、被投企业一起打造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信任关系”,且“信任是通过经年累月的实际行动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且最终要用事实和业绩说话”。而最终,投资会是时间价值的体现,投资的心态要放平、眼光要放长远。
企业有生命周期,也会“伤风感冒”,就如同“花无百日红”,所以要“记得在第99天的时候去换另外一种花”。他认为,中国企业尤其需要对产业轮回、商业模式有清醒的认识。
就这样,蔡明泼怀着创业者、企业家的精神去做投资,致力于打造跨国投资的利益共同体。把私募基金当工具,在实业、投资、中法市场和文化这“四种不同语言”间搭建桥梁,融会贯通。
“二十岁到三十岁,赚钱;三十岁到四十岁,积累财富;四十岁以后,我想做点更有价值的事情。”此时的蔡明泼,终于在故乡回应了好友Cogos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