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中国古代书画拍卖迎来调整窗口
  • 天津:水墨重镇
  • 创新与多元 从都市水墨到实验水墨
  •  
    2014年7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中国古代书画拍卖迎来调整窗口
    天津:水墨重镇
    创新与多元 从都市水墨到实验水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古代书画拍卖迎来调整窗口
    2014-07-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虎 ○编辑 陈羽

      

      2014年春拍已落下帷幕。纵观今年内地各家公司春拍战绩,在整体水平基本与往年持平的同时,各大板块的成交差异引人关注。过往两年持续遇冷的当代艺术板块有强烈的回暖信号,近现代书画也保持了自去年秋拍以来的积极调整局面。而在近几年持续走强的古代书画部分则遇到高价拍品无人问津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表述为古代书画部分由“亿元时代”重回到千万元的价格区间。对此,专家分析认为,今年春拍的结果为多种因素导致而成,受大环境影响,对于拍品和市场的考验与盘整过程虽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从藏家群体和收藏传统来看,理性调整后的古代书画板块必将恢复走强。

      多幅重量级古代书画流拍

      中国拍卖市场份额中,中国书画部分一直是重中之重,常年占据65%以上的交易份额。而在中国书画部分中,又分为近现代书画和古代书画两大板块。近现代书画由于距离当代较近,作品存量较大,占据了中国书画板块七成以上市场。古代书画由于真伪鉴定难度较大、存世量稀少等原因,一直是“高端藏家”的专属地。

      近年来,当代艺术、油画、近现代书画等板块的拍卖进入调整期,古代书画却近逆势而上,以前亿元成交价格只属于李可染、黄宾虹等的近现代书画;而自2012年以来,随着元代王振鹏《江山胜览图》、明代吴彬《十八应真图卷》等古代书画打破亿元成交纪录,古代书画正式宣告进入“亿元时代”。

      今年古代书画市场本来被寄予厚望,不少于往年数量的重量级作品大量呈现于重点拍场,不过让藏家和拍卖公司都始料未及的是:近半名作遭遇流拍。

      北京春拍中,嘉德“大观之夜”古代书画专场成交率为61.11%,其中估价4000万左右的元代大家赵孟頫《致宗元总管札》流拍引人关注。而保利古代书画夜场的明星拍品陈洪绶《花鸟册页》(十开)叫价到4900万元便无人应价了,也落得流拍的命运。据介绍,这件花鸟册页在10年前曾创造世界拍卖纪录,但是此次以一个并不高的价位流标,说明市场承接5000万以上价位的拍品还存在问题。事后拍卖公司方面表示,对于这样一件特殊的作品,没有道理估价更低,确实有点遗憾。

      多重原因促成理性调整

      总体而言,今年春拍中国书画部分表现平淡,其中书法、扇面的成交率要好于绘画,值得一提的是,估价高的重量级作品出现流拍,而那些估价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元的作品却博得藏家青睐。比如文同、苏轼的《墨竹卷》,以200万元起拍,成交价竟达4255万元,列北京保利春拍古代书画成交价首位。

      上海泓盛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孙佩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古代书画部分的拍卖结果,质高价低已是普遍现象,明确地反映出市场资金短缺,买家选择作品谨慎的情况。此外,市场存量和真伪鉴定一直是古代书画市场的问题所在。经过十几年的拍卖行业发展,古代书画现存精品量少,且鉴定困难。这是市场持续发展的难题。

      今年古代书画拍卖不如以往还有一种声音认为,这与《功甫帖》真赝争议的巨大影响也不无关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功甫帖》真赝的大讨论让买家不太相信所谓的市场派专家了,而其后出现大炒家参与投股拍卖行的内幕传闻以及故宫研究院与市场人士的骂战更是让整个市场不知道该信任谁。这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一些新买家出手时变得谨慎,而新买家是近年支撑古代书画的最主要力量,也可以说,这主要还是信心受到打击的问题。”

      对于这种现象,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对媒体表示,古代书画起伏表明中国收藏家群体还不够成熟。即使清代至民国期间,也常有书画真伪的大讨论,但对市场影响没这么大。名家的作品还是要靠历史来检验的。古代艺术品量少,珍品更少,这方面的收藏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因此只能是“小众”玩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