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野蛮生长,私募基金正在阳光下快速前行。
登记备案制度实施短短4个月时间,已有3000余家私募基金完成了阳光化转身。摆脱通道依赖,玩转金融创新,这些私募基金曾经梦寐以求的发展空间,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享受成长喜悦之时,私募基金也有着成长的烦恼,从投资顾问到资产管理人,获得更大权利之时,它们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自己的孩子自己养”的言语之中,有喜悦,也有艰辛。
“预计未来20年内地将出现上万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资金规模有望超过10万亿人民币。”展望未来,私募基金信心满满。
⊙记者 屈红燕 ○编辑 剑鸣
2014年3月17日,首批5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拉开了私募阳光化的序幕,私募基金从此开始变身正规军,与基金券商等机构站上了同一起跑线。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已有3000多家私募实施备案,管理基金接近2000只,管理规模接近2万亿。
从无序到有序,从潜行到阳光,私募享受着转正之后的喜悦,也面临着成长中的烦恼。
变化 节省1%通道费
在登记备案制实施之后,私募可以直接以私募基金产品的名义开立证券账户,通道成本大幅下降,如果按照一只产品5000万元的规模来算,节省成本大致为50万元,一个5亿元资产管理规模的中小型私募可以节省500万元左右成本
“与以前绕道信托时相比,每只产品至少每年节省50万元成本,公司还有3只产品正在筹备中。”上海宝银创赢董事长崔军欣喜地说。宝银创赢是首批拿到“私募管理人证书”的私募之一,在短短三个月中,该公司已经自主发行了3只产品。
此前十年间,由于法律法规的限制,私募发行产品,必须绕道信托平台,虽然这一模式解决了私募的合法身份,但高昂的通道费也让一些私募难以承受。
按照国际惯例,私募一般按照“2%,20%”向客户收取费用,即每年收取2%的固定管理费,外加20%的业绩提成。但在此前绕道信托账户时,固定管理费几乎全部被信托和银行等强势合作方拿走。更有甚者,由于新开信托账号自2009年7月起被叫停,一个信托账号的收费可以达到200万元以上。“成立阳光私募,要做好赔三年的准备。”一位投资人士曾无奈地对记者感叹道。
在登记备案制实施之后,私募可以直接以私募基金产品的名义开立证券账户,通道成本大幅下降,如果按照一只产品5000万元的规模来算,节省成本大致为50万元,一个5亿元资产管理规模的中小型私募可以节省500万元左右成本。绝大多数私募由于规模小,处于创业初期,依然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这笔节省下来的费用对其意义重大。“节省下来的钱,可以雇佣5个高水平的研究员。”私募老罗感叹道。
摆脱了信托的通道依赖,不仅意味着成本下降,私募更由于独立身份成为各方争夺的“香饽饽”,得到的服务成倍提高。崔军说,新的身份增加了他们与券商银行等服务机构的谈判砝码。
新基金法允许券商等非金融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多家券商获得了基金托管资格,这些券商可以为私募提供资产保管、净值计算、投资清算、投资监控、托管报告、全面信息服务、风险评估与管理、后台外包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据悉,部分券商将私募基金托管、估值核算等一系列后台业务打包,仅收取很低比例的管理费用。
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说,从行业影响力的角度来说,私募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不管是上游的私人银行、机构,还是下游的各类服务商都逐步开始设立相应的部门。以星石投资为例,截至目前已经和国内11家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合作,最近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大型海外投资公司等一些机构客户对星石的关注度也大幅提高。“一旦股票市场的牛市开启,私募行业将迎来一个超乎想象的大爆发。”杨玲称。
机遇 杠杆不再是洪水猛兽
登记备案制下,私募打通了传统投资与衍生品之间的通道,股票、债券、期货均可以在此玩转,动用杠杆也不再是洪水猛兽。崔军的两只可转债杠杆基金发行设立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发行效率相比信托通道无疑得到大幅提高
“相比成本下降,私募更看重的是自主发行所带来的金融衍生品创新空间打开。”翼虎投资总经理余定恒说。
在拿到了私募管理人资格后,崔军立马着手发行利用债券无风险套利机会并放大杠杆的两只对冲基金,这是他酝酿已久的策略。“当我们发现有必胜把握时,一定要重仓出击,并运用杠杆。”崔军称。
“以往凡是动用期货的,凡是增加杠杆的,在信托等合作伙伴风控部门的眼中都是高风险的,即使获批也会费尽周折。”一位专注于债市投资的私募人士无奈地说。而崔军的两只可转债杠杆基金发行设立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发行效率相比信托通道无疑得到大幅提高。
登记备案制下,私募打通了传统投资与衍生品之间的通道,股票、债券、期货均可以在此玩转,动用杠杆也不再是洪水猛兽。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中,已经出现了多只商品期货类产品,如“白石资产-光大银行-融程1号资产管理计划”和“德泽财富宝城系列之步步为营1号”等。
据期货资管网统计,目前已完成登记备案的期货私募家数为30家左右,自主发行的期货类产品在35只左右。“以前做信托产品时,我们是没有资金调拨权的,现在我们自己拥有银行、证券和期货账户之间的调拨权,大大提高了效率,把期货的资金转到证券账户上仅需要2分钟,以前需要信托公司去操作,非常浪费时间。”上海某期货私募坦言。
此外,登记备案制度实施后,相比之前的借道信托,私募产品在投资方面比例方面受到的限制明显减少,操作也更为灵活。而以往有些信托公司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规定私募对单只个股的投资规模不能超过总仓位的20%,造成私募分散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私募业绩的提升。
“以前产品显示的都是信托账户,哪怕开个股东大会还要信托出具证明,现在新产品是我们说了算,我可以重仓一个股票,只要客户同意,甚至可以全部买进一个股票,或者直接去收购某家上市公司。以前信托规定我们最多只能持有一个公司股票的20%,如果我们要举牌某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一涨导致市值超过总仓位的20%就要平仓,根本就玩不了。”崔军说,以前信托还设置了85%的止损线,低于这个比例必须要强制平仓,这对于做价值投资的人来说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搞不好就割在地板上了。
业内人士认为,私募理财针对的是高净值客户,合格投资人具有相应的风险识别力和风险承受力,只要资产管理人与投资人之间意思表示真实,双方就可以商定投资范围,商定杠杆使用情况,没有必要一刀切严格限制,这样监管部门可以腾出精力保护真正需要被保护的中小投资者。
中城投资总裁路林表示,私募的投资范围从货币市场到股票市场、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其操作手段灵活,最容易成为金融创新的源头。“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手法、专业的管理能力、健全的激励机制,树立了行业典范,有利于提升全市场的管理水平,为整个资本市场注入生机与活力。”
在经过一轮招聘后,老牌阳光私募翼虎投资的会议室暂时变成了办公室。5月初,已经嗅到行业变革气息的翼虎投资开始了招聘行动,新引进了4名行业研究员和1名风控清算员,对于员工本来就不多的私募来说,算得上是一次大规模的招贤纳士了。余定恒说,“市场中长期利好明显,要从现在开始积蓄力量,为迎接大的机会做好准备。”
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秘书长李春瑜说:“参照境外市场,随着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丰富,市场的体量不断增大,预计未来20年内地将出现上万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资金规模有望超过10万亿人民币”。
期货资管网总经理杨志为则认为,在消除了合法身份之困后,私募界将迎来更多的优秀人才,行业目前还处于发轫期,尽管现在龙头私募的规模已经上百亿,但未来一旦来一波大行情,可能单家私募管理的规模就会超过一千个亿。
转身 从投顾到资产管理人
以前的身份就是投资顾问,私募基金的申购、赎回、估值等事项均由信托来承担,私募做好投资就可以了,但现在私募的法律身份是资产管理人,这种身份转变意味着不仅需要做好投资,而且要对基金负起全部责任
过去10年,私募一直处于粗放式的生长状态,形成的一些习惯已经根深蒂固,阳光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私募业者带来成长的烦恼。
“在权利增大的同时,责任也在加大,以前的身份就是投资顾问,私募基金的申购、赎回、估值等事项均由信托来承担,私募做好投资就可以了,但现在私募的法律身份是资产管理人,这种身份转变意味着不仅需要做好投资,而且要对基金负起全部责任。新基金法也规定,不因私募将投资之外的事情外包第三方就免除私募的责任。”正在自主发行第一只新产品的私募老卢感叹道,现在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养,必须对每一笔申购、赎回,每一次估值核算进行复核,不因外包第三方而责任减轻,法律身份完全不同,压力有点大。
而券商等机构提供的外包服务并不能打消私募心中的疑虑。
“如果外包就意味着必须将投资者的名单、联络方式等存放于券商处,这会引起客户流失的担忧,更别说可能存在投资泄密风险等等。”老卢说,上海一些大型私募走的路径是除了必要的基金托管外,其他的一切都亲力亲为,这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后台系统,除了配备更多的后台人员,还要购置并不便宜的恒生等电子系统。
但也有私募认为,对冲基金的后台外包在全世界都是大势所趋,目前亟须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指引细则。“私募备案后就可以自己发行产品了,过去通过信托等通道发产品,估值、清算等工作是通道在做,将来自己发产品的话还需要监管部门明确后台外包、风控体系等要求,希望监管部门尽快出台实施细则。”杨玲说。
而余定恒认为,只要增加相应的风控岗位与券商等第三方对接,外包的问题不是很大,恒生电子系统也可以分模块购置,暂时不需要购买整套系统。
据业内人士介绍,后台外包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模式,部分国际大型托管银行同时也是大型外包服务机构,通过上千人的外包服务团队,将业务覆盖美国、欧洲、亚太等主要市场,为上万亿美元外包资产提供的服务涵盖到核算估值、交易支持、现金管理、绩效评估、风险控制、数据管理、客户服务支持等资产管理运营相关的各个领域,为全球资产管理客户提供专业外包服务解决方案。
挑战 未来产品募集难度或将增大
如何自建渠道成了摆在私募面前的头号难题。“过去十年,私募主要都是用报告会的形式来募集资金,市场火爆时,一场报告会就可以募集几亿元的规模。现在被禁止了,暂时难以找出替代的销售方式。”某私募投资总监说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于7月中旬发布,对私募的资金募集渠道和合格投资者均作了明确。一些私募感叹,未来产品募集难度可能有所增大。
《暂行办法》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张贴布告、散发传单、发送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过去十年,私募主要都是用报告会的形式来募集资金,市场火爆时,一场报告会就可以募集几亿元的规模。过去用了十年的方式,好像也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现在一下突然被禁止了,我真的找不出其他替代的销售方式。”华南某排名靠前的私募投资总监郁闷地表示。但也有私募认为,报告会只要不公开在媒体上宣传,比如私募与银行或者第三方进行合作,前来开报告会的客户是有投资意向的认购者,这样就问题不大。
从名称上看,私募应该止于私人关系的理财,亲戚、朋友或者同事之间等传统的人际关系都没有问题,但在自媒体时代下,传统的人际关系已经遭到颠覆,来源于互联网的朋友属不属于私募范围也广受争议。微信、微博、博客等成了私募打造影响力的平台,许多知名私募一开始可能仅是以个人日志的方式记录投资思考,但没想到受到了粉丝的追捧,并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公众媒体的威力。
一段关于微博影响力的比喻在网上流传:粉丝超过10万个,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个,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个,就是知名电视台。根据这个标准的话,知名私募但斌的粉丝数量接近660万,其影响接近一家电视台,其他许多私募也正在投身自媒体建设中,粉丝量急剧上升。
“对于私募来说,这些粉丝是熟悉的陌生人,私募的投资理念也被粉丝所认可,粉丝算不算不特定对象,好像很难说清楚。比如私募与粉丝之间通过线上认识,线下一起组织研讨会,这样的形式算不算是向不特定投资者宣传呢?”某位资深私募人士心存疑惑。
事实上,私募纷纷投身自媒体建设,无疑是冲着目标客户去的。自去年起,银行代售大门向私募关闭,除非是具有保本性质的产品,银行还愿意代销,其他类型的私募产品,银行基本不卖。如何自建渠道成了摆在私募面前的头号难题。在银行代售大门关闭之时,自媒体建设给私募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深圳某私募管理规模在今年迈上了30亿元大关,令人意想不到,其中有近半数规模是私募自己销售出去的,而认可其投资理念的自媒体粉丝群功不可没。
“与传统的银行渠道相比,私募通过粉丝等形式积累的自有客户忠诚度高,愿意与公司共渡难关,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私募重视自媒体建设的重要原因。”私募老张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