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发展是车头,产业发展是车轴,空间优化发展是底盘,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和谐发展、协作发展是车轮”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姚问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阶段,园区都发挥了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经验示范等重要作用,但转型发展已迫在眉睫。
上周末,由北京城乡创新发展博士研究会举办《中国园区转型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出版发布会暨研讨会。报告主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提出,“车形理论”可助园区转型。
七大劣势催生园区转型
“千区一面”,成为中国园区的代名词。这致使园区缺乏特色、产业附加值低致使园区缺乏市场竞争力。《报告》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千区一面”致使园区缺乏特色,各地园区定位趋同,自身特色不明显,园区品牌影响较弱;二是产业附加值低致使园区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空间布局分散致使园区发展缺乏集群优势,难以发挥协同作用;四是园区创新管理不足影响园区发展后劲,当前园区广泛存在技术、资本和管理创新不足等问题;五是我国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已经势在必行,传统园区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六是社会功能缺乏影响园区和谐发展,园区社会功能缺乏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背离;七是园区缺乏开放协作阻碍园区发展提升,园区协作发展不够密切。
“车形理论”的务实之选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阶段,园区的发展都为中国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蛇口工业区、90年代的浦东新区、本世纪初的滨海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正在建设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园区都发挥了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经验示范等重要作用。
李佐军认为,我国第三次大转型已经拉开序幕,园区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时期,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而助力园区转型发展可行的是“车型”理论。
所谓“车型”理论,即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空间优化发展为承载,以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和谐发展、协作发展为支撑园区转型发展的理论框架,并将其形象比喻为“特色发展是车头,产业发展是车轴,空间优化发展是底盘,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和谐发展、协作发展是车轮” 的“车形理论”,可以为我国园区转型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指导。
《报告》不仅首次提出了园区转型发展的“车型”理论框架,还初步构建了园区转型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园区转型发展评价体系的分析,可以对各园区转型发展的状态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各园区在转型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为提出有关的改进办法和政策建议提供科学的参照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