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QFII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发审制度改革该如何实质性对接注册制
  • “定向版”
    货币政策的核心
  • 盗窃团伙盯上厅处级官员
  • IPO新机制
    已提供了有多种选择的盈利模式
  • 外论点击
  •  
    2014年8月4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评论
    发审制度改革该如何实质性对接注册制
    “定向版”
    货币政策的核心
    盗窃团伙盯上厅处级官员
    IPO新机制
    已提供了有多种选择的盈利模式
    外论点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点击
    2014-08-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点击

      ◎《莫斯科时报》7月31日文章

      “进口替代”:俄罗斯有可能成为特例吗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新一轮制裁,将大大限制俄罗斯公司的借款能力,大大提高借款成本。俄罗斯原本受益于西方的长期借贷,特别是伦敦市场,而现在这些渠道都被限制了。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制裁将迫使俄罗斯更积极地发展其金融领域,反而有利于俄罗斯的发展。

      俄罗斯外交部长维克托罗维奇·拉夫罗夫声称,“俄罗斯将克服经济领域的任何困难,会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俄总统普京也公开宣称,俄罗斯国防采购完全是国内事务,其应该竭尽所能来保证不会依赖于任何领域、任何人。

      “进口替代”成了克里姆林宫最近的流行语。如果制裁期限延长,俄罗斯的权威机构很可能会实施这类政策。但是这一政策怕不会有效。成功实施进口替代的国家比滑入经济停滞的国家要少得多。当克里姆林宫想“进口替代”时,它假想俄罗斯会成为下一个韩国或中国台湾:创新、有活力和世界级。但俄罗斯更可能的结局是成为阿根廷:经济无精打采、消费过分昂贵以及理念抱残守缺。

      进口替代要求自由化和灵活性的国内经济,以及有效的、透明的和廉洁的政府。唯有拥有这些条件,真正有竞争力的公司才会出现,才有可能填补外国公司离开后留下的市场空白。否则最终将出现政治联结以及无效的公司,从而陷入经济停滞。在过去15年,俄罗斯积累了大量财富,不是因为它限制外国商品。实际上,当经济增长时,俄罗斯进口也会增长。高质量的外国商品对于俄罗斯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获益。当然,进口替代并非一定会失败,但很难想出为什么俄罗斯会是这一普遍定律的特例。

      (作者系宾夕法尼亚大学俄罗斯研究专家Mark Adomanis, 贺艳燕 编译)

      

      ◎《金融时报》8月1日文章

      美国经济恢复激起通胀担忧

      对通胀关心的微妙转变,以及加上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4%的消息,戏剧性地改变了华尔街的投资势态。乐观且流行的观点是,美国经济终于到达了起飞的速度。现在对投资者来说,需要判断的是这样的判断是否正确。美银美林首席投资战略师米切尔·哈尼特认为,2014年标志着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的结束,因为更强壮的美国引导着全球经济增长,最终减少了利率的增长,同时也从“最大流动性,最小变动性”的奇怪世界中安全分离。更高的美国增长、美国收益和美元以及货币政策的规范化不会导致低增长或金融震动。

      对于投资者来说,第二项挑战是确认现在的通胀是好通胀还是坏通胀,以及通货紧缩是否好于通胀。经济学家和中央银行家不喜欢、甚至害怕通货紧缩,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应对通货紧缩。通货紧缩越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越小。同时,银行家也不愿发生通缩,因为在通缩环境下,债务负担将变得更严重。但对其他人来说,通缩可能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今天的问题是,美国在冒险落入一个坏的通胀之中,因为在价格上涨的同时,工资并没有跟上节奏。经济增长的最大支持是消费,但家庭消费取决于购买力,而购买力取决于收入。这就是为什么美联储非常关心房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状态。只要保持劳动力市场的使用率不足,也就是说雇主公司没有定价权,工资就会保持合理增长。

      与美国一样,日本也遭遇了坏通胀,这源于能源和其他进口产品的成本上升。同时,在6月,日本工薪阶层的总体现金收入下降了3.8%。即使乐观的剧本在今天是真的,在明天很可能就化为乌有。要维持好的状态,房产要恢复必须过更高的利率这一关,劳动力需提高生产力以及收到更多公司利润。政府则需要利用现在的利率以及更小的预算赤字来开启教育及基建投入。

      (作者系英国《金融时报》汉妮·桑德尔, 贺艳燕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8月1日社论

      增加夜间股票交易时间的利弊

      东京证券交易所设置的关于延长股票交易时间的研究会发布了报告书。该报告书建议,在所有的证券公司都参与交易的白天正式市场之外,建立证券公司可选择参与的夜间补充市场,以延长交易时间。

      日本一天的股市交易时间比欧美股市都短,因此延长交易时间的构想由来已久,但是考虑到这对社会各方的影响比较大,该构想就一直没有付诸实践。现在日本股市受到的国际关注空前提高,东京证券交易所应该在该报告的基础上提高市场的活跃度。

      研究会这次提出三个方案,一是增加晚上9点至11点的夜间交易,二是增加下午3点半至5点的傍晚交易,三是单纯延长下午3点即结束的正式市场。研究会认为应该首先讨论夜间交易。夜间交易有利于公司职员个人回家后下单,只是公司参与交易的可能性较低。傍晚交易有利于亚洲的投资家下单,但是日本的公司职员个人较难参与交易。东京证券交易所如果想扩大个人投资的交易那么就增加夜间交易,如果想吸收亚洲的热钱那么就要讨论增加傍晚交易,或者单纯延长正式市场的时间。

      但是,不管是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注意,如果延长了股市的交易时间,那么操控市场的非法行为也将滋生。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完善面向投资者的信息公开体制,以防止流言导致股价的暴涨暴跌。如果没有足够的监督体制,仅仅延长交易时间,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我们再次提醒,在讨论延长交易时间的同时必须保证市场的公正性。(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