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小天鹅股价惊飞“诱走”要约股
  • 部分要约收购背后的博弈
  • 安泰集团:存在债务重组可能
  • 实招回应上海新梅
    北京正谋倡议“海选”独董
  • 上市银行首份半年报 华夏净利增18.77%
  • 常山股份“透底”重组对象
  • 舜天船舶募资16亿投向造船项目
  • 雏鹰农牧定增15.2亿加码主业
  •  
    2014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新闻·公司
    小天鹅股价惊飞“诱走”要约股
    部分要约收购背后的博弈
    安泰集团:存在债务重组可能
    实招回应上海新梅
    北京正谋倡议“海选”独董
    上市银行首份半年报 华夏净利增18.77%
    常山股份“透底”重组对象
    舜天船舶募资16亿投向造船项目
    雏鹰农牧定增15.2亿加码主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部分要约收购背后的博弈
    2014-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覃秘 ○编辑 吴正懿

      ⊙记者 覃秘 ○编辑 吴正懿

      

      受报价规则的约束,部分要约收购往往存在一定的套利机会。但随着二级市场波动及投资者对公司未来预期的改变,并非所有的部分要约收购均能获得投资者认同。

      上证报记者统计近两年来所有的部分要约收购事件后发现,除了此次的小天鹅A、B股外,去年沙隆达B的部分要约收购及今年海隆软件的部分要约收购,均未能买到计划收购的股份数量。

      以海隆软件为例,今年2月公司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包叔平及一致行动人拟按15.06 元/股的价格收购4894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43.18%,但至要约期结束,仅有两名对象接受了要约,股份数为2334.5万股,不到计划数的一半。原因在于,要约期间,海隆软件的股价一直维持在35元左右,中小投资者显然不可能去接受这份要约,两家接受要约的机构均是由于此前就已约定。

      发生在沙隆达B身上的故事,和此次小天鹅的部分要约收购极为相似。2013年10月11日,收购人公告了《要约收购报告书》,向全体沙隆达B股流通股股东发出部分收购要约,按6.58港元/股的价格,收购其所持有的1.48亿股股B股流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5%。此后,收购人又将要约收购的价格由6.58港元/股提高到7.00港元/股,但至要约收购期结束,仅有2528户以其持有的6295万股股份接受要约,约为预期收购数量的42%。

      这种现象并不多见。据上证资讯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两市合计共有14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先后发起部分要约收购,其中已经完成的10起部分要约收购案当中,有5家获得了投资者的积极捧场,部分公司接受要约的比例相当高,如刚刚收官的南国置业,其大股东中国水电地产要约收购约1.1亿股,共有2.84亿股接受要约。

      华资实业和宁波海运,均为大股东方面被动提出的部分要约收购,其要约收购价远低于市场股价,不被接受也在市场预料之中。

      据投行人士透露,这与部分要约收购的制度有关。根据规定,收购人进行要约收购的,对同一种类股票的要约价格,不得低于要约收购提示性公告日前6个月内收购人取得该种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要约价格低于提示性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该种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的,收购人聘请的财务顾问应当就该种股票前6个月的交易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是否存在股价被操纵、收购人是否有未披露的一致行动人、收购人前6个月取得公司股份是否存在其他支付安排、要约价格的合理性等。

      “这个主要还是与价格有关系,如果市场价格较要约价低且有较大的差距,投资者肯定会选择接受要约;反之,如果市场价格更高一些,要约收购要么是走形式,完成提出部分要约收购的义务,要么就是市场预期发生较大的变化。”前述投行人士介绍,即使涉及大股东的资本运作,这种部分要约收购仍会相对比较平静,除非发生较大的股权争夺战,如当年武汉国资和银泰系争夺鄂武商的过程中,武汉国资最终提出的要约收购价高达21.21元每股,让竞争对手银泰方面心甘情愿选择了接受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