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搜寻最小阻力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入口
  • 为货币市场基金正本清源
  • 只有坑儿的爹,没有坑爹的儿
  • 古旧巴黎下水道让今日中国一线大城失语
  •  
    2014年8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搜寻最小阻力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入口
    为货币市场基金正本清源
    只有坑儿的爹,没有坑爹的儿
    古旧巴黎下水道让今日中国一线大城失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古旧巴黎下水道让今日中国一线大城失语
    2014-08-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益 智

      我国用外延式造房子拉动各产业以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增长的方式无法再持续了,但加强地下管网建设,注重内涵,改善民生,需极大的主动投资,作为房地产投资趋缓的对冲无疑是个良策。

      去年10月我参加泸州老窖·国窖1573爱我中华在巴黎的文化交流,枫丹白露、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香波堡、舍农索堡、左岸咖啡馆等耳熟能详的景点走马观花而过,我突然想起了小学毕业时看的反法西斯喜剧电影《虎口脱险》,3位英国飞行员在乐队指挥和油漆匠的帮助下逃到巴黎的下水道,里面宽敞得居然可以划船。于是突发奇想:可否以去看看光鲜巴黎的另外一面呢?

      不想巴黎下水道还真可以参观,而且还是个非著名景点。下水道博物馆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有个很不起眼的售票亭,掏3.8欧元购票后即可从狭窄的旋梯进入地下6米深处,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也有近10万人,导游就是下水道的维护工,堪称工业旅游,循环经济的始祖和典范。这是世界上最早可供参观的地下给排水系统: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就陆续有外国元首前来参观,俄国沙皇和葡萄牙国王就曾光临过。

      巴黎下水道深达5米至50米不等,管网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基本上都是石头或砖混结构,十分坚固。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也闻不到腥臭。下水道高度在2米以上,确实可供人直立行走,其宽敞程度也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这样的宽度在地面上可并行两辆汽车,在地下可以划船。当年纳粹想要抓到土生土长的巴黎人,确实有些难度。

      据下水道博物馆提供的数字,巴黎密如蛛网的下水道总长约2300公里,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目前,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下水道仍在市政排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陈列品展示了巴黎下水道的历史变迁。早在1200年,菲利普·奥古斯特登基后要为巴黎铺砌路面,曾预见巴黎市区将兴建排水沟。从1370年开始,时任市长的于格·奥布里奥兴建蒙马特大街,将盖有拱顶的砌筑下水道通向河道。1850年,在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和欧仁·贝尔格朗工程师的推动下,巴黎下水道和供水网获得了迅速发展。据介绍,雨果在创作《悲惨世界》前,曾通过时任下水道督察的好友埃马纽埃尔·布吕内索亲临下水道,并绘制了管道图,从而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冉·阿让在下水道中与警察周旋、逃脱追捕的情景。

      就在我这次巴黎之行的前一个月,杭州城西一座富丽堂皇的购物休闲商城刚刚开张,就被一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来了个水淹七军,周围的街道上都是排气管进水抛锚的小车。走在巴黎的下水道里,内心只有感叹。再早些时候北京还发生过行人在大街上被暴雨淹死的悲剧,直到今年5月,由于管网老化、缺失、规划不合理等一系列地下排水管网建设问题,媒体上依然不时有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相继因强降雨引发严重内涝的新闻。重庆2013年计划完成220亿元各项水利投资;而北京也提出 “十二五”期间要投入21.2亿元,基本建成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更新改造中心城区排水管线;2013年天津水务则将斥资100亿元投向民生工程建设领域。浙江在今年也推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措施,这是不小的进步,但重在落实。

      巴黎人160多年前的实践似乎可以成为中国今天拉动内需改善民生的一项有效举措。2013年年7月,住建部下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明确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等,表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 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到2015年,塑料管道在全国各类管道中的使用率要达到50%以上,全国建筑排水管80%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铸铁管;城市排污排水管道的塑料管使用量达到50%。今年6月,总投资预计超过2万亿的我国又一项重大污染防治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始全面实施。

      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而楼价还是居高不下,用外延式造房子拉动各产业以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增长的方式无法再持续了,但加强地下管网建设,注重内涵,改善民生,需极大的主动投资,作为房地产投资趋缓的对冲无疑是个良策。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因为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从巴黎返回上海的飞机上看电影,正好是Andrew Lloyd Webber的新版音乐剧《悲惨世界》,力大无比的冉·阿让背负昏迷的马里尤斯穿过了一段危险又深邃的下水道流沙泥,在巴黎下水道里做了一次长途旅行。共和由此获得新生。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证券期货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