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搜寻最小阻力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入口
  • 为货币市场基金正本清源
  • 只有坑儿的爹,没有坑爹的儿
  • 古旧巴黎下水道让今日中国一线大城失语
  •  
    2014年8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搜寻最小阻力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入口
    为货币市场基金正本清源
    只有坑儿的爹,没有坑爹的儿
    古旧巴黎下水道让今日中国一线大城失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只有坑儿的爹,没有坑爹的儿
    2014-08-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王育琨

      每个人都需要历练。若父母出于“狭窄的爱心”,故意在孩子小的时候抹掉他们的历练,不让他们自立,断了他们做人做事的“敦、厚、勤、朴”之路,他们长大后就要拿生命来承受了。

      新近媒体曝光了吸毒二进宫的张默,又引发了一通“坑爹”的哀叹。当真是孩子坑爹吗?其实,是谁放任了他们纵欲?断了他们做人做事“敦、厚、勤、朴”之路?是那些灌了“爱的迷魂汤”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映像,那些缺少人格力量的年轻人,他们的真实人格从来都缺乏真正爱的灌注,如果父母以无穷的“爱的迷魂药”填满了他们内心的空洞,最终只能导致孩子人格的破碎。父母用钱砸出了子女们的堕怠,而堕怠,是充实丰盈生命的天敌。

      年轻生命的杀手,莫过于无明的父母有了钱!

      爹坑儿的惨剧,花样繁多,在不停地上演。张默、李天一、郭美美这种由钱堆出来的混世魔王,只是一种极端的形式。更多惨剧,却不为人警醒。

      我认识一位女企业家,几乎是个完美的女人。儿子3岁被邻居摔伤,她一人带着孩子去上海治疗半年,向亲友借了6万元。回到家,有个女人挺着肚子告诉她,这个孩子是她老公的,她老公已不爱她了。她没说二话,接受了老公的离婚诉求。当时真有死的意识。想到还有6万债务,就只能把儿子交托给姐姐,自己去打拼挣钱还账。

      凭借意志力和艰苦奋斗,她创立了一家企业已走过了15年。毫无悬念她成了公司和家庭的顶梁柱。家里新添了孙子。她要弥补儿子小时没有时间带儿子的缺憾,晚上她主动带孩子睡觉。睡觉前还要把孙子一天的脏衣服用手洗出来。而公司内部,居然也没有一个副总裁能顶起事来。无论是家庭和公司,都维系在她一个人的身体上。她累了。谁都可以看到她的疲倦。日前刚刚搞完隆重而喜庆的公司15周年庆典。她跟我说,在准备庆典时,她感觉一直在做着告别。告别所有的人,告别所有的事。

      告别!公司周庆想告别,很不吉利呀!当时,未及深思我回应:“你那是累的。也是一个告别。因为,你以前是为了生计赚钱而做企业。现在你感觉要跟这样的做企业方式告别了,孙子有了,你有了新的支柱,你感觉到了传承的需要,从现在开始你做企业有了新目标,你开始从爱出发来做企业了”。

      看着她迷茫的表情,我知道我的回应弱弱的,没能到她心里,没能解开她的疑团。她的苦闷无处诉说。回来后我一直放不下这事。感觉至少有两个问题,要向这位女企业家和天下父母请教:

      第一问:“什么是爱?爱就是让自己亲近的人远离一切艰难困苦的际遇吗?还就是让亲人舒服吗?爱就是一味奉献吗?”

      第二问:“什么是柱子?什么是家庭的柱子?什么是公司的柱子?作为一家之长,真要抹掉家庭成员做柱子的机会?作为公司老板,难道要抹掉员工成为柱子的机会?”

      这两问,是这个事件的谜底。或许,她最大的误区就是把别人的功课给做了。她抢着吃苦,抢着做事,让周边的人都成了摆设,陷进找不着生命方向的迷湖,成了无根的浮萍。这是真正的大过!

      许多完美的人,往往是他人天性的杀手。有时候,最大的恶魔是人类进步的最大推手,最大的善人则有可能沦为最大的灾难。假设这个女强人不是那么能干能吃苦,假设她的肩膀上承载不了过重的压力,无法应对那么多挑战,那么她儿子的血性有可能被调动起来,有可能成为中流砥柱。

      大仁不仁,大爱不爱。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以百姓为刍狗。其实,每个人来到地球,都是带有使命的。老天给予每个人的使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是因为后天的环境和机遇,每个人会有不同,千面千心,每个意念,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人生价值,都代表着一种生命状态。后天不同的环境和机遇,会触发、固化不同的人性。而这种人性的塑造,就是人们现实的关系和内在使命的挖掘。如果一个人没有遇到挑战和磨砺,他坚强的一面就出不来。一切要靠自己创造,如果他人硬要去替你创造,就没了你创造的机会。人都是懒惰的。环境许可,人就自然不尽力工作了。

      究竟什么是爱?难道一味付出就是爱?爱是给与,是信任,是承当,是勇气……人们往往只接受一个层面的爱,而不接受另一个层面的爱:爱也是争吵,是拒绝,是发火,是批评,是挑战,是给予压力,是无为……这另一层面的爱,看似凶猛,同样大爱无疆。《圣经》中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大爱不爱。爱是以生命撞醒生命,爱是以生命激发生命,爱是以生命创造生命。

      而大部分善人,多是自以为是者,不善于倾听。他们是捆绑者,驾驭者,征服者,他们是家庭与公司的唯一柱子。因此他们也就违背了天道:每个人都是柱子,人人成为柱子是老天的事。老天的事,交给老天。而可怜可恨的父母,就是不信任老天,却听凭自己的念执和情执。

      无论家庭贫富,毁掉柱子的事多有发生。在富人家,叫“儿坑爹”,在穷人家叫“啃老”,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追根寻源,都是爸爸妈妈从小过于宠爱孩子,不让他们自立。好好的孩子就这样被他们给毁了!好好的孩子的天性就被他们给葬送了。

      每个人都需要历练,这是抹不掉的。小时候父母出于狭窄的自私,故意给他们抹掉,到大了就要他们拿生命来承受了。

      (作者系五洲联盟商学院执行董事,百年企业研发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