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期货业注册制时代或开启
  • 上海小贷“松绑”
  • 上海自贸区
    保险监管制度改革起步
  • 券商融资借道OTC市场
  • 信托公司牵手互联网
    解决销售短板
  • 涉房类资管计划存风险隐忧 部分基金子公司涉违规销售
  •  
    2014年8月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期货业注册制时代或开启
    上海小贷“松绑”
    上海自贸区
    保险监管制度改革起步
    券商融资借道OTC市场
    信托公司牵手互联网
    解决销售短板
    涉房类资管计划存风险隐忧 部分基金子公司涉违规销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融资借道OTC市场
    2014-08-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梁伟

      

      如何提高证券公司经营中的杠杆倍数已经成为本轮券商创新的核心议题之一。证监会在今年5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出,要鼓励证券经营机构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和新型融资工具,支持证券经营机构开展收益凭证业务试点。而记者日前发现,券商通过OTC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产品结构设计,已经在功能上实现了向客户融资补充一些业务的资金需求。

      广发证券OTC部门日前发售了名为多空盈1号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分为看跌和看多两款。与市场上其他挂钩沪深300指数特定时间段表现的产品不同,多空盈1号的投资者若看对指数方向可获得年化9%的收益,而看错也可获得3%,无论如何都能获得回报。这也意味着,若上述两款方向相反的产品能够在募资规模上实现完全对冲,则无论市场如何表现,广发证券都需要为投资者提供6%的年化收益。

      那么这6%的收益从何而来呢,记者注意到多空盈1号的投资标的非常单一,全部投资广发证券另一款名为多添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下称“多添富”)的OTC产品。正是在这款产品中,广发证券通过预期收益和业绩报酬两项设计工具,完成了从资管产品到类债务融资工具的变轨。

      多添富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打新和股票质押融出等项目,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些投资项目具有资金消耗量大、资金回报收益高且稳定的特点,但这些资金回报并不会完全流向多添富的投资者。在募资端,广发证券定期向不同期限的多添富投资者发布预期收益率,而分红阶段,支付预期收益率之后的剩余部分将被提为风险保证金。每个月末,广发证券提取风险保证金的一半作为业绩报酬,在产品终止时,广发证券可以提取全部剩余风险保证金作为业绩报酬。

      通过这种设计,多添富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不会高于广发证券发布的预期收益率,而预期收益率和投资回报之间的利差则最终全部归广发证券所有。记者注意到,尽管根据时间和期限的不同有所波动,广发证券为多添富投资者提供的预期收益率基本在6%左右浮动。

      一位资管产品设计资深人士表示,通过上述产品设计,其实际效果相当于券商向投资者主动报价融资,而后用于券商业务线中高资本消耗型业务,赚取利差收益。这与券商发行短融、次级债之后的资金流向没有本质区别,但交易成本更低,额度易于掌握,期限也更加灵活。同时,由于此类资金应当被分为托管资产而非单纯的债务,也有助于缓解券商净资本压力。

      “由于整个流程完全由券商自己设计,相比标准的债务融资工具,上述产品具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处理,反映出券商更加了解投资者这一软性优势,”上述资深人士表示,“例如,以看跌看多份额的名义向投资者募资,一方面迎合国内投资者赌性较重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尽管券商为多空盈支付的成本可以固定在6%,但每一个具体投资者却能以9%的心理预期提供融资,这明显比6%的类固定收益产品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