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牛股已上路 不必等指数
  • 股指稳步上行
  • 转型地产股或成热钱配置重点
  • 各路资金涌入 A股现“蓄水池”效应
  • 新三板做市商入股价格争议大
  • 券商资管分级产品追击蓝筹行情
  • 申万宏源合并案
    获双方股东大会通过
  •  
    2014年8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牛股已上路 不必等指数
    股指稳步上行
    转型地产股或成热钱配置重点
    各路资金涌入 A股现“蓄水池”效应
    新三板做市商入股价格争议大
    券商资管分级产品追击蓝筹行情
    申万宏源合并案
    获双方股东大会通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三板做市商入股价格争议大
    2014-08-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梁伟

      

      新三板做市业务此刻正衔枚疾进。做市交易系统月底上线,做市商紧锣密鼓地“张罗”库存股份。然而,围绕着做市商的入股价格,券商、企业、战略投资者等存在较大分歧。业内人士表示,做市商为企业带来流动性的增加,进而提升企业价值发现功能,建议市场各方参与者为业务长远发展留出空间。业务开展初期,定价方面可引入报价价差与入股成本挂钩、限制做市商的做市标的家数等来引导市场估值趋于合理化。

      距离做市业务系统上线仅剩10个转让日,新三板做市业务步入倒计时阶段。截至上周末,共有60家券商获批做市商资格。据记者了解,由于各方定位不同,而做市商认股价格完全市场化,目前企业与做市商谈判价格博弈激烈。据悉,目前部分新三板企业之所以尚未将转让方式改为做市,多因为价格尚未达成一致。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企业对PE与做市商多采取一视同仁的办法。以山东远大为例。公司在8月初向上海证券、济南华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发行112.62万股、150万股,二者认购价格均为15元/股。

      某沪上大型创投机构资深投资经理认为,做市商的业务模式是促成投资者交易的连续性,且其利润主要源自买卖价差,自然也应负有维持股票流动性的义务,这也是PE无法做到的,所以没有必要给予做市商“优待”。

      一些企业也认为没有理由给做市商库存股予以折价。沃捷传媒高层就曾表示,如果做市商了解公司,理应知道公司股票值多少钱。公司这几轮增发也没有对赌,早先进入的投资者也有风险。

      然而,站在做市商的立场却是另一番光景。做市业务在国内尚属新兴业务,在风险及盈利模式仍不确定的前提下,过高的筹码将难以获得下游投资者的认可,而缺乏买家将致流动性受损。不少做市商希望应给予库存股份相对市价打折。

      南方某中型券商新三板负责人表示,现有协议转让价格没有经过充分竞争,故做市商没法像二级市场非公开发行那样,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作为认购依据。众所周知,企业在融资时,通常会与创投签订对赌协议,如果盈利达不到预期,控股股东会安排补偿、回购等协议,但股权系统却明文禁止做市商与企业对赌。因此,做市商定价应比同期或近期风投、PE入股成本相对偏低一些。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做市业务管理规定(试行)》第十四条指出,做市商不得与所做市的挂牌公司及其股东就股权回购、现金补偿等作出约定。

      某大型上市券商做市业务负责人也表示,做市商的定位是流动性提供商,做市商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在股价低位的时候,投资者低位吸筹的时候,做市商在合理报价下需卖出股份;而随着公司股价上涨,做市商在高位附近仍需吃进股份。相对于普通的PE机构,做市商承担了低卖高买的风险。

      事实上,业界对新三板完全市场化议价过程给予高度评价。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表示,通过引入做市商可有效解决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而达成更具竞争性、更具公允价值的撮合交易。盖因做市商本身的入股价格就是经过券商与企业、券商与券商、券商与创投等多方市场参与者的市场化博弈。不过,在业务开展初期,为了市场的长远发展,在定价方面可考虑引入报价价差与入股成本挂钩、限制做市商的做市标的家数等举措,以引导估值更趋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