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上交所“我是股东”活动走进江淮汽车
  • 上市公司并购思路“起底”
  • 东阿阿胶提价在即 涨幅约20%
  • 新三板多家公司借道并购退场
  • 当当网二季度净利2880万 创历史新高
  • “新规”悬顶 独董离职潮绵延
  •  
    2014年8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7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新闻·公司
    上交所“我是股东”活动走进江淮汽车
    上市公司并购思路“起底”
    东阿阿胶提价在即 涨幅约20%
    新三板多家公司借道并购退场
    当当网二季度净利2880万 创历史新高
    “新规”悬顶 独董离职潮绵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三板多家公司借道并购退场
    2014-08-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朱方舟 ○编辑 吴正懿

      

      面对新三板的崭新舞台,许多企业蜂拥而去,但也有企业暗自退场。

      近日,新三板公司湘财证券与大智慧的重组吸引了市场的目光。若该交易成行,湘财证券将在新三板市场摘牌。

      事实上,在此之前,已有多家新三板公司被A股公司收购。来自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7家挂牌公司申请终止在新三板挂牌,除安控科技“转道”创业板外,其余6家公司新冠亿碳、瑞翼信息、金豪制药、屹通信息、福格森和捷虹股份均因并购整合而摘牌。而2013年,新三板还未有挂牌公司摘牌的情况发生。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并购重组政策更趋市场化,新三板市场的并购盛宴大幕正徐徐拉开。并购重组将成为新三板企业除了转板之外,另一条实现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渠道。

      新三板成并购“选秀池”

      再过几日,又一家新三板公司将摘牌。捷虹股份8月14日发布公告称,为抓住颜料行业的改革机遇,加强与颜料化工行业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计划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并将终止股票在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将于8月20日在新三板摘牌。

      追溯新三板公司摘牌的源头,不得不提到新冠亿碳。今年4月25日,新冠亿碳发布公告称,拟将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100%的股权出售给深圳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并且,因失去主要经营业务,持续经营能力受到影响,公司将向新三板申请终止挂牌,这成为第一个因市场化并购而退出新三板的案例。

      据查,新冠亿碳将旗下两项核心资产转让给了深圳市东江环保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而后者为中小板公司东江环保的全资子公司。根据评估报告,前述两项资产作价7100万元,交易完成后,东江环保将成为两资产的全资控股方。对于新冠亿碳控股股东新冠投资集团而言,与东江环保的交易实际上相当于套现过程,两项核心资产则因置入东江环保而可实现证券化。

      紧跟新冠亿碳的步伐,另一家新三板公司瑞翼信息被中小板公司通鼎光电看中。根据通鼎光电5月披露的方案,该公司拟向瑞翼信息全部10名股东发行股份,收购瑞翼信息51%股权。与新冠亿碳不同的是,瑞翼信息完成重组事项后,公司原股东依然将拥有瑞翼信息49%的股权,同时还将获得通鼎光电部分股权。

      此外,东方国信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屹通信息100%股份,初定交易价格为4.5亿元。屹通信息今年1月24日刚刚在新三板挂牌。

      据记者梳理,上述新三板公司的摘牌理由,几乎都是因为并购重组。

      证券化“速成通道”开启

      巧合的是,首家申请终止挂牌的新三板公司新冠亿碳,恰在证监会向社会征求《收购办法》和《重组办法》意见的当天,新冠亿碳召开了201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终止在新三板挂牌的议案。

      证监会5月9日发布的《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重组办法》)和《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收购办法》)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并购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新三板企业的并购意识,为新三板与上市公司间的并购整合打开方便之门。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政策的出台,奠定了适用新三板系统的“鼓励收购”的基调。在一定程度上,新三板的业务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挂牌上市、转板和再融资,并购重组、优先股发行、私募债发行、资产证券化等都大有可为。

      从另一方面来看,并购已成为新三板企业除了转板外,实现资产证券化的速成渠道之一。 另外,虽然部分摘牌公司在新三板的挂牌时间并不长,但却通过这个平台吸引了资本和市场的关注,这也是其能够更快寻找到“下家”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了解,目前共有11家新三板公司正在冲刺转板,由于IPO堰塞湖仍未疏浚,除双杰电气等个别公司有进展之外,绝大多数公司的转板过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转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新冠亿碳、瑞翼信息等与A股公司的重组尝试,为新三板公司快速实现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范例。

      7家新三板公司申请终止挂牌

    公司简称去向
    安控科技“转道”创业板
    新冠亿碳置入中小板公司东江环保
    瑞翼信息成为中小板公司通鼎光电控股子公司
    金豪制药拟引进战投实施并购整合
    屹通信息并入创业板公司东方国信
    福格森运作并购整合
    捷虹股份拟引进战投实施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