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高折价魅力凸显 私募加速布局定增产品
  • 把握市场风向标 银华纯债灵活调整资产配置
  • 互联网金融向后端纵深发展
    海通证券打造一站式综合金融平台
  • 叶澄衷:首富与首善
  •  
    2014年8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高折价魅力凸显 私募加速布局定增产品
    把握市场风向标 银华纯债灵活调整资产配置
    互联网金融向后端纵深发展
    海通证券打造一站式综合金融平台
    叶澄衷:首富与首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叶澄衷:首富与首善
    2014-08-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杜博奇 ○主持 于勇

      

      作为19世纪末最富有的中国人之一,代理五金、煤油起家的叶澄衷以“五金大王”、“煤油大王”等身份名重一时。盛名之下,他的另一重身份——慈善家鲜为人知。今天,叶澄衷的商业帝国早已荡然无存,而他的慈善事业和慈善理念却值得后人持久感念和深刻反思。

      1840年,叶澄衷出生于宁波镇海乡下,原名叶成忠,祖上世代为农。父亲叶志禹,靠几亩薄田养育五个子女,不堪繁重劳作拖垮身体,无钱治病而英年早逝。叶澄衷只读了半年私塾,就开始在当地一家油坊做学徒,后来随同乡赴上海谋生,路费是母亲用地里的青苗抵押借来的。

      敏锐地捕捉到商业机会后,底层出身的叶澄衷运用自身经营才干,精心打造了一张涵盖五金连锁、煤铁进口、煤油代理、火柴制造、缫丝生产、航运、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商业帝国,一跃成为上海滩首富、宁波商帮领袖,“旖旎江海五六千里之地,上海实权其中”。1899年,叶澄衷去世时留下800万两白银私人资产,这相当于清朝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早年贫苦的成长经历一定在叶澄衷的心中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以至于他事业有成之后总是极尽可能地参与社会公益。每当灾荒发生,叶澄衷便积极奔走,组织商人富户捐款赈灾。频繁的捐资赈灾令他闻名朝野,藉此获得候补道台的二品顶戴,以及“乐善好施”、“勇于为善”的匾额嘉奖,就连去世多年的祖父和父亲,也在叶澄衷赈济东北灾荒之后获得朝廷的“封赠”。

      然而,慷慨地捐出一笔慈善资金,并不能保证它被得法运用,所以实干家更喜欢在公益事业上亲力亲为。在他们眼中,慈善与商业没有什么两样,不过都是改变世界的工具。叶澄衷经商之际不忘行善,而在一些时候,精心谋划的善举,也能带来一石二鸟的商业效益。

      流经上海市区的吴淞江被称作苏州河,苏州河南北两岸被辟做英、美租界。1856年一个名叫威尔斯的英国人牵头,联合一批洋商在苏州河上建了第一座桥梁“威尔斯桥”,向路人收取1文钱过桥费,收回投资后不但没有削减过桥费,反而涨价到3文钱,行人对此怨声载道。迫于舆论压力,工部局计划建造一座免费的桥梁,只因资金不足,迟迟无法动工。

      叶澄衷得知这个消息,主动承担三分之一的建造费用,在“威尔斯桥”附近建造木质浮桥,桥梁竣工后免费开放,因而被称作“外白渡桥”。因参与建桥,叶澄衷在上海民间声誉大振。

      叶澄衷捐资建桥,还有另一层打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低价购得苏州河北岸的大片土地。当初只花了4万两银子,在“外白渡桥”建成后,苏州河北岸人流激增,这块地皮迅速升值。叶澄衷便以此为基础,设立“树德地产公司”,开发和销售房地产,获利颇丰。

      成功的商人往往具有共赢的意识。他们不会把慈善简单地视为施舍,更不会把经商与行善割裂开来,而是乐于将生意建立在对他人有利的基础上,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最终也将从中受益。

      叶澄衷开设的顺记五金商号在全国各地不下40余家分店,雇员近千人。动荡年代,天灾人祸频发,叶澄衷一次性拿出2万两白银,建立慈善机构“怀德堂”,救济贫寒的员工家庭。怀德堂与今天的慈善基金类似。叶澄衷聘请专业人士组建董事会,负责资金管理和日常运营,每年所得的投资收益,用于抚恤员工。这也保证了顺记商号组织队伍的稳定性。

      顺记商号与西洋人做五金生意,需要大量通晓英语和外贸的员工,叶澄衷决定自己培养。开设工人夜校“商务学馆”,聘请外籍教师,教授为期一年的会计、商务、报关和英语等课程。学生不限于顺记员工和学徒,还有大量社会青年,毕业后全部安排到顺记实习,有效解决了顺记商号人才短缺的难题,这些员工日后也成为洋务运动中工商业建设的主力。

      事实上,叶澄衷对教育事业抱有非比寻常的热心。他认为,教育匮乏导致的愚蠢是普遍贫困的原因,要改变这一局面,务必发展教育,培养“大可成才、小可谋业”的各种人才。

      叶澄衷一生直接或间接创建多所私塾、学堂,受益于此者不计其数。1871年,叶澄衷在家乡宁波镇海创办“叶氏义塾”,为贫寒人家的孩子提供免费教育。包玉刚、邵逸夫、李达三等均在此接受启蒙教育,这些宁波子弟日后飞黄腾达,富甲一方,也不忘贡献社会、捐资助教。

      1899年,叶澄衷弥留之际委托怀德堂主持修建新式学堂“澄衷蒙学堂”,即上海澄衷中学前身,胡适、竺可桢等人即出自此校。“澄衷蒙学堂”落成前不久,叶澄衷在上海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