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美元突然走强凸显全球经济多重风险
  • 节前公款送礼的多种障眼法
  • 谨防自愿性信息披露背后的市场操纵
  • 不改《条例》,
    公积金难有作为
  • 创新型强国之梦:竞争力与经济规模匹配
  •  
    2014年9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美元突然走强凸显全球经济多重风险
    节前公款送礼的多种障眼法
    谨防自愿性信息披露背后的市场操纵
    不改《条例》,
    公积金难有作为
    创新型强国之梦:竞争力与经济规模匹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创新型强国之梦:竞争力与经济规模匹配
    2014-09-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正在成为更具创新性的经济体,但还不是创新强国。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增长。这没有捷径可走。要提高服务业水平,以高产值、高质量、高品位等来整体提升在增长经济中的生活水准,就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在规模上、体量上有可见的高增长。对这种转变,我们还得慢慢适应。

      ⊙巩胜利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9月3日发布了《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瑞士连续六年位居榜首,新加坡和美国分列第2和第3位。我国排名第28,在金砖国家中排名最高。日本位居第6(较上一年度上升三位),我国香港特区排第7。印度则由去年的第60大幅下降至第71位。我国台湾地区的竞争力由去年排位第13位升至第12位。

      这份有148个经济体数据组成的报告,其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在全球进行的相关调查。评价主要数据指标包括创新能力、市场规模、金融市场状况、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教育水平等数个方面。依据这份报告,不少曾预测的风险并未成为现实:美国没有坠入“财政悬崖”,欧元区没有解体,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则消退了。位居全球竞争力前列的经济体,无不具有的一个“共性特征”,这就是在开发、吸引并利用现有的人才、促进创新三方面有较大投资。对此,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总结说,“一个经济体要想在未来实现繁荣,创新就显得愈为关键”,他预计,“‘发达’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传统界限将逐步消失”。今后,世界经济论坛“会更多地使用‘创新丰富’和‘创新贫乏’这样的标准来区分这些国家”。

      去年,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的名次,从第26位跌落到第29位,遭遇5年来首次下滑,今年上升了一位。虽然在过去5年里一直保持在前30位,但与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总有些不相称。由于国家规模庞大,无论从哪一具体方面去提高竞争力,都变得极为艰巨。另外,竞争力指数排名向来都竞争异常激烈,很多小经济体把发展核心竞争力放在其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有理论认为,部署和改变一个500万人口的国家,要比改变一个将近14亿人口的巨型国家容易得多(新加坡与中国之比就是这般)。笔者认同这样的看法。对此,我国只能寄希望于一步一步小的改变而不是跨越的表现。中国在过去5年中的竞争力水平是基本稳定的。

      依据这份《报告》,影响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几个劣势是:“腐败”(第68位)、“安全因素”(第75位)、“公信力”(第82位)和“商业道德标准”(第54位)。《报告》因此指出,中国要更加富强,不能再依赖于便宜的劳动力。相对脆弱的银行也对金融市场有损害。另外,中国的“商品市场效率”(第61位)被各种各样的投资限制所阻碍,人民币与全球主要货币不兼容也是一大问题,这也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的竞争力,而在当今的国际金融体系下,今后中国竞争力的提升将变得更为艰难。

      比较起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保持得非常好(第10位),《报告》认为这非常值得肯定。我国通胀水平从2012年的5.4%下降到2013年的3%以下,预算赤字温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为22.9%,为世界最低水平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总储蓄率是“令人震惊地”占GDP50%,这有很大的力量可挖掘。不过,这样的高储蓄率也给经济转型加大了难度。到底该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我们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笔者以为,这份报告对我国竞争力的剖析,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比如,报告认为,我国竞争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创业与创新环境,但银行业的脆弱性、市场准入方面的种种限制措施和壁垒、投资规则等,则极大地限制了竞争力提高。中国正在成为更具创新性的经济体,但还不是创新强国。中国已不再是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制造地,必须创造高价值的就业机会,提高服务业水平,以高产值、高质量、高品位等来整体提升在增长经济中的生活水准。

      的确,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增长。而过去30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追赶,有清晰的路径,而获得有质量的增长没有捷径可走。这决定了我们的经济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在规模上、体量上会有可见的高增长。对这种转变,我们还得慢慢适应。

      美国200多年的历史证明:每逢周期性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都面临着一个更大的上升期到来。这次世界经济论坛《报告》认为,美国经济之所以回到正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银行业去杠杆化成效显著,美国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指标从3年前的第31名,提升到今年的第10名。向市场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美国依然领先于全球。美国的弱势在“对政治家们缺乏信任”(第50位)、“对政府部门是否有能力和私营部门保持一定距离的担忧”(第54),“政府花费相对浪费”(第76)。虽然目前的赤字水平是自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缩小,但宏观经济环境欠稳定仍是最大软肋,“宏观经济环境”仅排名第117位。

      这份报告对日本的评价,笔者以为有助于我们对日本有更完整的认识。虽然20年来GDP在原地踏步,但日本的“商业成熟度”连续5年保持第1位,“创新”(第5位)、“高级研发支出”(第2位)、“人才”(第4位)、“研究机构”(第9位)等,这都是日本的实力的真实体现。此外,日本的人均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4。企业一直致力于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处在价值链的高端。日本的问题出在公共债务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相当于日本GDP的240%,所以“宏观经济环境”非常不好(第127位),对竞争力构成威胁的还有敢冒险的中小企业严重缺乏。

      (作者系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