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一颗“电动豆子”的生长
  • 小米入股凯立德
    雷军抄近道上车
  •  
    2014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T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 T8版:汽车周刊
    一颗“电动豆子”的生长
    小米入股凯立德
    雷军抄近道上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小米入股凯立德
    雷军抄近道上车
    2014-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蒋城先

      ⊙蒋城先

      

      10月9日,凯立德发布了“股票发行认购公告”,小米科技旗下的两家投资公司天津金星投资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天津顺米投资包揽了全部700万股约8400万元的认购。这让人们长吁一口气——折腾了一年“造车”绯闻的雷军,终于把鞋子踩进车联网的“河里”了。

      在Google与苹果纷纷涉足车坛之后,科技圈的媒体就觉得,一向不甘寂寞的“雷布斯”也要出手了。

      于是,小米不失时机地在4月1日抛出了“雷军在中国车联网商会上高调宣布正与某知名车企秘密研制小米纯电动汽车”的故事,并由雷军亲自在4月5日的微博上辟了谣,还说“会持续专注在智能手机等核心业务上”。

      在成功“掺和”了一脚特斯拉掀起的电动车热之后,被“涮”了一把的“米粉”们并不认为“小米造车”仅仅是一个愚人节笑话或者炒作手段,其背后必有文章。

      通过“愚人节”的试水,小米以极低的成本,吸引了IT圈与汽车圈的兴趣、还获得媒体与商界人士为其热心勾勒的商业模式,在“辟谣”后,雷军还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亲切会面,更让人对这出“商业剧”的下一季萌发了更多猜想。

      让小米公司现在真的就去“造车”,显然是勉为其难的,它既无Google般深厚的技术研发实力、也无阿里巴巴庞大的市场份额,它有的是魄力十足的领导者和深谙营销手段的团队。通过对苹果、腾讯、百度等公司的观察,雷军不难得出“车联网是通向汽车业的捷径”这一论断。

      对于车联网的“新手”小米来说,地图无疑是个比较直观而且成熟的切入点。虽然国内持有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的公司有12家,但其中只有凯立德、四维图新和高德较为领先,而连续8年领跑车载导航后市场的凯立德,在2013年将市场占比提高到了70%,霸主地位似乎难以动摇。

      然而,在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了高德地图,腾讯投资了四维图新后,彻底改变了移动地图领域的力量对比。

      就在9月初,高德赢得了与特斯拉联手,基于高德地图自主采集的信息,共同支持特斯拉充电网络地标信息的查询和导航。尽管特斯拉等电动车的数量极少,利润不可能有多大,但其广告效应却非一般车辆可比。

      与此同时,入股近5个月后,腾讯正式与四维图新推出了车联网解决方案“趣驾WeDrive”。该产品整合了腾讯QQ车端体验、QQ音乐、腾讯新闻、大众点评、自选股、腾讯看比赛,以及四维图新的趣驾导航、趣驾T服务等双方资源。

      尽管普遍认为“趣驾WeDrive”主要是向高德叫板,但从腾讯公司副总裁马喆人言必称“绑定车主”、“根据汽车厂商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来看,凯立德才是“躺着也中枪”啊。

      其实,凯立德也一直在寻找移动互联网公司投资,否则难以夺回地图市场的主动权,更别提巨头林立的车联网战场了。在与百度“谈崩”之后,凯立德似乎更为急切,只不过把目光转向了非“BAT”阵营。

      目前有媒体猜测,小米与凯立德的合作,很可能不会超出小米手机预装凯立德导航的形式;但如果想通过小米手机用户群来推广凯立德导航,怕是会超出“米粉”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反而是“小米车载盒子”这样的产品,更符合雷军的胃口。与四维图新、高德不同的是,凯立德的“优势”是专做导航、厂商基础牢靠、口碑良好。所以,小米借助凯立德成功“上车”的好处看起来更大一些。

      实际上,这两年小米尝试让WIFI盒子“上车”,虽然暴露出来许多性能上的不足,仍不失为有益的尝试。但能否凭借地图介入车联网、进而通过车载智能系统在汽车领域站稳脚跟?雷军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对了,顺便说一句,曾否认“造车”的雷军,已经开始做自行车了。四个轮子的不好整、两个轮子的还不好搞吗?兴许,总是板着脸的凯立德,正需要“雷布斯”来帮忙玩一票High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