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阿里成功带给我们的财富
  • 可疑的“卖菜老汉”
  • 请保荐人退出新股定价与承销环节
  • “被上涨”的美元
  • 经济学研究就该像梯若尔那样“上天入地”
  •  
    2014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阿里成功带给我们的财富
    可疑的“卖菜老汉”
    请保荐人退出新股定价与承销环节
    “被上涨”的美元
    经济学研究就该像梯若尔那样“上天入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学研究就该像梯若尔那样“上天入地”
    2014-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鑫

      梯若尔善于把经济学本质规律和重要成果概括综合为简洁的模型,并整理成系统的理论框架。这些研究成果对经济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研究政府如何处理企业合并或联合以及如何监管垄断企业时,不仅给了一整套工具,还给了一份使用手册,说明在哪些市场中该使用哪些工具。

      □张鑫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审原则,是既鼓励抽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也肯定对现实中的经济难题提供合理解释和解决路径的探索。这也是该奖绝大多数年份被两或三位经济学家共同分享,或由既能“上天”又能“入地”的经济学通才一人独获的原因。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授予发现在经济和金融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广义矩方法的拉尔斯·P·汉森,及侧重实际应用研究的金融学家尤金·法马和罗伯特·J·席勒。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独获今年诺奖则使该奖的精神得到进一步体现。自2000年以来,共有30位经济学家获得诺奖,其中美国27人。梯若尔是继1988年莫里斯·阿莱后第二位获诺奖的法国学者,打破了15年来美国经济学家几乎包揽该奖的格局。

      现年61岁的梯若尔早就享有盛誉,曾在世界经济学家排名中居第二位。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国际金融,以及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等,其研究成果融合了博弈论、信息经济、行为经济、管理经济。

      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梯若尔善于把经济学本质规律和重要成果概括综合为简洁的模型,并整理成系统的理论框架。这些研究成果对经济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他在师从200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熟练掌握博弈论后,再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应用于产业组织理论,构建了新的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并于1988年出版了《产业组织理论》。该著因此成为第一本用博弈论范式写成的、被世界著名大学研究生采用的权威教科书。他与朱·弗登伯格于1991年合作出版的《博弈论》涵盖了包括策略式博弈、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性、重复博弈以及不完全信息博弈等常规内容,以及马尔可夫均衡等非常规内容,至今仍是博弈论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前沿性的教科书之一。他在2002年出版的《公司财务理论》(中译本为《公司金融理论》),弥补了传统公司财务理论中局限于研究对称信息框架下公司财务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以及模型互相独立、不成体系等缺陷,以公司金融和契约理论的联系统领全书,在不对称信息框架下重新改写了公司财务理论,运用对策论、激励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权分配、流动性管理、监管与收购等问题,成为公司金融理论领域第一部集大成之作。

      虽然在经济学众多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但梯若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因为对市场力量、监管和垄断的分析,阐明了“如何理解和监管只有少数大型企业的行业”。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他的研究对于政府如何处理企业合并或联合,以及如何监管垄断企业,不仅给了一整套工具,还给了一份使用手册,说明在哪些市场中使用哪些工具。这些接地气的研究成就集中体现在他构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及其与让·雅克·拉丰(已于2004年去世)共同开创的最新应用领域——新规制经济学上。

      规制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并在实证领域起重要作用的新学科,研究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或社会公共机构如何依据一定的规则干预市场微观经济体,具体指规制机构以自然垄断规制和市场进退规制为主要手段,干预企业的进入、退出、产品价格、服务质量。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该理论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绩效。因此,通过公共政策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可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实际上,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决定关系并非单向直线,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无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也解释不了垄断或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出现的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前后,梯若尔将博弈论和激励理论的基本方法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实现了从重视市场结构向重视市场行为研究的转变,从单向、静态研究转向双向、动态研究,改变了由完全市场机制决定的瓦尔拉斯均衡,进而重构了整个产业组织理论。以此解释经济复苏缓慢源于企业的市场垄断行为,并为修复市场机制的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可以通过合谋、内部整合、组织结构调整等制度安排来解决市场机制失灵。

      市场失灵源于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规制则是克服市场失灵及其市场配置资源缺陷的制度安排。即政府(规制部门)通过对某些特定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定价、产业进入与退出、投资决策、危害社会环境与安全等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又被称“监管”或“管制”。

      规制经济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主要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完成的。他因此荣膺198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传统规制经济学强调在监管垄断行业时,对所有行业采取同样的监管原则。比如规定垄断行业价格上限,禁止同行业竞争对手串通、合并等,但忽略了规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而使其无法提供正当的激励。梯若尔和拉丰在批判传统规制理论的基础上,将信息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与激励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垄断行业的规制研究,成功解决了不对称信息下的规制难题,构建了新规制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运用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可帮助政府找到适应特定行业的最佳监管或竞争政策,更好地鼓励大企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不对竞争对手和顾客造成危害,规制大公司在创新时不能伤害竞争和客户利益。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著有《经济学大师的诺贝尔奖之路(1991—2000)》、《经济学大师的诺贝尔奖之路(2001—20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