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效应有望提升市场份额
据中国政府网公布,李克强总理10月15日访问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并发表演讲,阐述我国的农业政策和粮食安全。机构认为,通过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提升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另外,阿里、恒大等巨头纷纷布局农业电商、粮油种植等领域,将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推进,品牌农资、化肥等企业迎来市场份额提升契机。
由于我国粮食需求大幅增长,供需缺口逐步加大,对外依存度日益提升。根据《国家粮食安全需求中长期规划纲要》预测,2020 年粮食缺口可能达到3250 万吨。其中,每年国内大豆需求约7000万吨,5800万吨来自进口,对外依存度达80%。另外,棉花年消费量近1000万吨,进口量约占20%。玉米消费也日益紧张,预计未来进口将成为常态。
在粮食供需趋紧的情况下,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中央高度重视。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粮食安全”放在首要地位,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更加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另外,中央高层也多次就粮食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今年6月份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议,部署粮食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工作,确保粮食储备到位。同时,提高仓储管理信息化水平,保证粮储安全。
客观来看,在总耕地面积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土地流转提高集约化经营,利用科技创新等手段,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已成为政府缓解粮食供需格局的重要抓手。9月底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深改小组第五次会议,提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业内认为,此次会议提出的三权分置为新提法,算预期内的突破,后续在运作规范的情况下,土地流转将迎来加速期。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流转效果已逐步显现。10月12日晚间新闻联播头条报道,黑龙江秋收己过六成,总产量有望实现十一连增。自去年6月黑龙江启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来,极大释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总体来看,在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提升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将成为加大粮食供给和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由此带来的规模化效应,将使拥有品牌和渠道优势的化肥等农资企业,获得更多市场空间。
(本报数据研究部 刘重才 编辑 张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