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场将现新格局
⊙记者 李虎 ○编辑 陈羽
近年来,争相举办艺博会成为各地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努力的成果之一。仅今年以来,全国就有成都、深圳、厦门、武汉、重庆、杭州等11个大型艺博会举办,其中一些还是“首次举办”。在这些地方中心城市的艺博会中,有一个现象正在被业界所关注:盛装妖娆、人头攒动的背后,国内艺博会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更无法和国际顶级艺博会相媲美,而许多地方性艺博会“办一届就死”更是成为坊间抨击“形象工程”的口实。
与来自北京的画廊仍然热情参与在各地艺博会并担任主导力量不同,上海画廊如今在地方性艺博会中越发“集体失语”甚至销声匿迹。但与此同时,上海本土的艺博会在今年出现井喷。业界有观点认为,拥有举办20年艺博会经验的上海正在朝艺博会新的商业模式发展,采取了不同与京港传统两极市场的办展模式,从而会引发全国艺术市场权重分布出现新变化。
艺博会从“全国性”转向“国际化”
4月,“艺术成都”召开;5月,深圳文博会开幕;6月,武汉艺博会举办;9月,厦门首届艺博会迎来宾客……在各地如火如荼地举办艺博会的热闹气氛中,记者发现,来自上海的画廊几乎集体缺席了今年以来除“艺术北京”和“香港巴塞尔”之外的所有沪外艺博会,与北京798的画廊和几大拍卖公司都被各地艺博会组织机构捧为座上宾不同,上海一二级市场从业者在这些艺博会上难寻踪迹。
与沪上画廊不肯把精力放在地方性艺博会相对应的是上海本地艺博会越发的国际化。在今年9-11月三个月间,上海共8个各类艺术博览会,云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著名画廊。在已经举办完毕的影像与设计艺博会上体现的“国际化”成为不少艺博会策划者心中的理想。比如,上海当代艺博会某种程度成为国内“亚洲高端”的代名词,参展的费用基本都以欧元结算;今年11月中旬将要举办的上海二十一艺博会,也定位为国际化的梦想,要打造亚洲最大的艺博会,并会按照7:3来分配国内外画廊的参展比例。
上海艺博会走向国际化的背景,是国内市场成本越发高昂和同质化。高额的场租、地方审查公关的成本制度等因素使得上海画廊在沪外惨淡经营。上海迈锡尼画廊负责人冯玲对记者表示,他们过往几年参加过一些地方艺博会,销售成绩甚至不足来回路费。而从地方文化部门到组委会,艺博会的成本层层摊派,还有客户对于契约精神的缺失,都使得他们放弃了以后参加外地艺博会的打算。
守着最大的票仓搭更大的舞台
与很多地方的艺术市场刚刚出现导致的市场行为不规范不同,百余年来,上海一直是中国文物艺术品销售的重镇,从而培养了良好的市场意识和交易规则。晚清的“扬州八怪”和清末民国时代“海派”的风靡全国就已经显现上海艺术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建国后,上海一直保持着全国最大的文物商店规模。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全国艺术市场的半壁江山。1993年,上海朵云轩书画首拍敲响上海文物拍卖第一槌,更是中国一二级艺术市场分水岭的重大事件。据相关数据统计,上海的藏家无论是拍品上拍率和最后举牌率都是全国第一。直到今天,上海地区的私人藏品征集都是国际拍卖行的重中之重。
然而从2012年开始,上海乃至全国艺术品市场显露疲态,一级市场同二级市场均遭遇了诸多发展困难。在此背景之下,上海多家艺博会集思广益,通过多次通气后,采取了将举办时间密集化,参展内容多样化,观众定位专业化的路子。上海艺博会组委会秘书长常元庆对记者表示:“上海目前几家艺博会在整体设计、规模和举办层次上,愈加重视本土与外来资本的引入,把服务各方面做细致,抓细节、抠品质,只有求品质才能赢得市场、信任和未来。报名的画廊越来越多,艺博会就可以把门槛越提越高,这样会赢得声誉,让真正品质高的机构集合在一起。今年上海艺博会的规模没有扩大,大概有将近100家机构出局了。而巴塞尔艺博会每年从近900家申请的画廊中间选300家,成就了其近50年经久不衰。守着全国最大的票仓就要搭更大的舞台,上海艺博会为上海藏家建设更合理优质的艺术投资渠道的目标也会一点点努力实现。”
组织能力是成败关键
上海大学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教授胡懿勋认为,对于艺博会而言,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诉求,尽管伴随市场的逐步成熟和经验累积,有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但国内艺博会仍需摸索很长一段道路。“也许主办方对于到底会来多少人观展肯定是心中有数,毕竟从2009年市场经历回暖期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重心就一直在拍卖市场中流转,国内很多的资本力量都在对拍卖市场中角力;所有的媒体关注点也都围绕着‘天价’、‘井喷’概念在做,这实际上已经伤害了以艺博会为代表的一级市场竞争力。”
常元庆认为:“因为地方画廊的不强势,导致了很多展会公司需要不停去寻找新客户、新资源去填补空缺。每年各地新的艺博会上都能看到有很多新面孔参展,在缺乏足够吸引力和专业评估体系下的亮相,让上海很多成熟型的画廊感到不安全,甚至质疑展会的专业性。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一种怪现象,专业的不来,新来的市场不认可。”
藏家培养成为活水之源
与画廊不同,艺博会的本质是短期内大量销售作品,因此,对于主办艺博会的城市来说,如何在艺博会这个巨大的视觉盛宴后培养真正的藏家成为重点。对于这个问题,胡懿勋认为,沪内和沪外艺博会有着明显区别:“上海强调精英的话语,而其他地方更强调大众话语,无论哪个,都体现着对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的反思。”而上海影像设计艺博会商业总监林泰豪的回答最包容,“上海艺博会和地方艺博会是相辅相成的,上海一直是国内艺博会的举办范例,上海成功的经验会惠及所有地方艺博会的主办方,教训也是大家的。”
而围绕着画廊与艺博会产业链建设的相关思路,上海大剧院画廊艺术主持余璟璐指出,上海的画廊在地方艺博会被边缘化的现象,与地方艺博会的不规范操作也有关系:“目前地方艺博会应该重视上海的画廊,不要纠结于是否会“引狼入室”,带走本地的藏家资源等。而上海的画廊本身也应该思考引领我们看中的地方市场的是钱、利多一些,还是文化的传承多一些,不能只想着把藏家带回上海,也要给地方留下成熟艺术市场模式的种子。这样,上海画廊与地方艺博会才互为坚强后盾,共同培育收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