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一、反弹、环比改善与资金流入
5-7月工业产出缺口显著反弹,与市场风险偏好及股指反弹步调保持一致。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及环比均创下近年新低,产出缺口再次下挫。我们认为,产出缺口难反弹,但环比有改善可能:(1)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近年新低,深蹲之后有环比修复性反弹可能;(2)难以出现趋势性的复苏,趋势性复苏需要看到趋势性的宽松政策,无论流动性、资金成本,还是基建投资、地产投资,都不足以支撑一次趋势性复苏;(3)今年7.5%的增长目标能否实现已无关紧要,只要就业不出现显著恶化,经济下滑的容忍度在增加,2015年大概率下调经济增长目标;(4)经济增速处于中枢下移过程,诸多经济矛盾难以解决,即便重回老路也难以维持高增长,7.5%并不是一个新常态的中枢;(5)房地产销售及投资止滑遥遥无期。
从9月份数据来看,确实出现了我们所说的环比反弹,市场也在资金与基本面之间选择与博弈,融资余额10月再创新高已无悬念。由此可见,9月以来市场上涨基本是由于融资买入等资金流入所致。
二、经济周期是主旋律:不扩张、无牛市
事实与大众的普遍感受总是不一致的,A股市场的牛市100%出现在经济扩张期。历史上五次库存周期的上行,上证指数平均上涨100.818%,上涨概率是100%;五次库存周期下行,上证指数平均下跌24.3%,下跌概率是80%。涨幅超过20%均出现在经济上行,而下跌超过20%均发生在经济下行。而纵观历次熊市可以发现:(1)出现在牛市之后;(2)虽然盈利开始尚可,但进入滞胀期;(3)经济衰退。
目前市场上的牛市论主要是基于无风险利率下降论,我们认为,无法证实但历史可以证伪,无风险利率下降不能带来“牛市”:(1)从DDM模型来看,影响估值的弹性因素是盈利及风险偏好,而非单纯无风险利率;(2)无风险利率下降更多的是衰退型,更多的是伴随市场调整;(3)本轮反弹与无风险利率下行没有直接关系,反而是风险偏好下降、经济预期好转;(4)A股历史没有出现过“无风险利率下降、市场走牛”这一奇迹般组合;(5)1950年以来道琼斯指数走牛基本是由于经济扩张,而非无风险利率下降;(6)无风险利率下降、市场反弹的组合只会发生在经济衰退末期、复苏前期,股债双牛。
因此,如果仅仅是“反弹”,市场可能受诸多因素影响,无风险利率也仅仅是很小的、甚至无关紧要的一环。如果中国进入长期的无风险利率下行阶段,市场出现“长牛”、“慢牛”那将是一个大奇迹!
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新常态”确立过程是经济下滑过程,市场面临调整风险,这在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以往的历史中不断演绎。
经济下滑、市场牛市的另一个猜测则是,在经济下滑过程中改革顺利进行,企业盈利提升,加上无风险利率下降双重提升估值。那么经济下滑是否能提升盈利?经济下滑主要指的是GDP或增加值增速下滑,增加值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企业盈利、工资、折旧以及税收。在增加值不变前提下要提升盈利增速,一是降工资(显然不可能,除非经济衰退或萧条,人力成本提升不可逆),二是政府减税(有可能,但可能性多大?幅度多大?房地产再次放松表明财政困境,减税将以扩大财政赤字为代价),三是减缓折旧(当前重点是加速折旧,缓解产能过剩压力,所以折旧项对盈利是负项)。因此,降低生产过程投入成本(在总产出不变前提下提升增加值总量),即提升生产效率表现为经济扩张而不是经济下滑,在经济下滑过程中硬要提升盈利增速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三、矛盾的经济与矛盾的市场
综观9月份经济数据,有诸多相互矛盾之处:
(1)虽然工业增加值环比反弹,且同比改善,但产出缺口依然下行,这其中有趋势的原因;
(2)虽然工业增加值增速反弹,但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均下滑,这一反弹有出口景气的原因。但随着外围经济景气指数的回落,出口能否持续成为增长的一极仍存在不确定;
(3)虽然工业增加值反弹,但价格大幅下跌,无论是CPI、PPI还是大宗商品均回落或暴跌,价格下跌意味着需求下滑。理性角度分析,在此背景下供给端及需求端应该偏向于谨慎,但生产的反弹有可能转换成库存的堆积,所以产成品库存累计同比继续上升;
(4)PMI角度看,虽然9月PMI与上月持平,但结构并不那么健康。生产指数反弹但订单指数回落二者相互抵消,生产反弹并不是当期或未来需求的支撑,有可能是由于4-7月订单显著上升的滞后影响,所以生产反弹可能是之前订单的交付,也就解释了生产反弹价格下跌这一对矛盾;
(5)宏观经济欠稳定。6月时,宏观预警指数一度下挫4个点,8月工业生产大幅下挫;8月宏观预警指数再次下跌3.3个点,意味着四季度经济仍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
(6)产出缺口能否反弹?从我们构建周期动力体系来看,M1、PMI、地产销售等是比较关键的领先指标。这些变量中M1继续下滑,但地产销售有所改善,PMI则保持稳定,所以观察未来短周期反弹取决于M1能否宽松以及地产销售能否持续好转并传导至投资端。从目前情况看,即便货币放松及地产销售改善也是有限度的,在“地产周期拐点”背景下,需求端难以支撑再一次的地产扩张。
所以,虽然工业增加值如预期反弹,但我们仍保持谨慎,当前的市场基本是基于政策宽松、环比改善以及资金流入所推升的反弹,有可能已经有所透支。我们认为无论经济还是指数,这种反弹预期及反弹模式难以持续,未来关键在于有没有进一步宽松的地产政策,销售会不会大幅反弹并形成持续趋势。
我们认为,持续两年之久的第二库存周期反弹或者已经告一段落,第二库存周期下行阶段的序幕已经拉开。叠加地产、投资及长波周期下行,未来经济波动将加剧,市场风险也正在积累。
四、防御为上,参与局部主题
就市场而言,坏数据出来之后,市场对此可能有不同的解读:一是利空出尽,9月之后应该不会比8月更差了;二是市场已经与经济无关了,这是当前看多者普遍的观点;三是稳增长与放松预期;四是经济就此下滑。持前三种观点者还会保持乐观,而悲观者则认为当前的风险已经很大了,随时会出现大跌。
9月份数据出台后,市场出现了预期中的反弹,地产政策也出现了预期之外的放松,市场会如何反映这些“积极”现象呢?之前的反弹会否已经对这些预期做了定价?纯粹的融资资金流入会否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话,我们认为当前的定价已经包含了足够多已知的和可预期的信息,那么超预期的是什么呢?地产进一步放松、降低降准等宽松政策、基建投资加码、经济持续反弹;“悲观”的预期呢?经济不稳定、再次大幅波动、地产维持当前政策、仍然定向宽松、外围冲击等等。当前市场定价可能还没有反映这些悲观因素,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市场也将运行在风险区间。
在“乐观”与“悲观”之间我们认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在增大,当前已有的政策难以扭转经济周期趋势,外围经济也已逐渐运行至高点,2015年增长目标将继续下调,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难有盈利改善和估值提升,两年成长股牛市之后的估值边界以及资金流入边际的下降后,市场风险正在逐渐积累。
从配置角度看,投资时钟将再次发生跳跃,从“复苏”跳跃到“衰退”。由于“滞胀”特征并不太显著(有可能出现类滞胀),大类配置上现金优势不明显,利率债吸引将逐渐强于股市;配置上重申规避风险、逐渐降低周期类配置,增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防御型配置;主题建议关注军工、国企改革、并购重组、光伏、风电等;即便博弈稳增长,也以银行地产为主,但博弈价值已不如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