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伴随沪港通即将开通的消息,加上“一带一路”概念继续发酵,沪深股市近日以摧枯拉朽之势上涨。当然,上涨的主要是大盘股,只是因为其权重较大,因此把指数拉得很高。2500点曾经被认为是年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沪指高点,但本周二却被轻易突破了。这几天来的市场格局,的确发生了重大改变。但诚如大家盘中所见,大盘股强势似乎并不持久。同样的,市场格局是否真的发生了变化,也很难说。
这几天的市场特征是前期较为沉默的大盘股群起发力,而成长股则处境艰难,市场上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二八现象”,很多投资者陷入了“赚了指数不赚钱”的被动局面。这种现象有其合理性,大盘股滞涨已经超过了一年,其估值上的优势也被人们无数次提起。近期“一带一路”概念升温,对于大量属于周期性行业的大盘股来说,自然构成利好。而沪港通行将开通,也更加容易被认为会吸引海外资金进入这些大盘股。所以,大盘股是到了可以涨一涨的时候了。对于成长股来说,一则因为前期涨幅已经很大,本身就需要调整,二来对于新增资金来说,也更加愿意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大盘股,于是它们就成为资金流出的对象。市场上少数股票上涨而多数股票下跌的局面,也就不可避免了。
问题是,这种大盘股的强势行情能够持续多久呢?现在A、H股之间的价差已经不大了,沪港通启动能够吸引大量外资进入沪市来买这些或者并不算很便宜、或者成长性堪忧的大盘股吗?这首先就是一个问题;其次,“一带一路”概念的出现,的确激发了市场对于投资周期性行业的热情,只是这个概念要真正变成现实,还需要很长一个过程。墨西哥高铁毁约事件告诉人们,走出去这条路,充满了艰难坎坷。因此,对于这个全新的题材,投资者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但同时也不能以过于功利的眼光来看待。如果只是从炒作层面而言,其中一些股票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还有,对于沪港通本身也需要有一个理性认识,在目前实行额度管理的背景下,每天实际能够进入沪市的增量资金也就25亿元,这是否能改变现在的资金格局呢?再有每天增加200多亿元的资金汇兑与清算额度,又能够给几家大银行带来多少收益呢?显然,时下的大盘股行情,在某种程度上是沿用了个股题材炒作的模式,借消息拉高。这种做法,对于小盘股也许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大盘股就未必了。因此,大盘股具备有序上涨的机会,但大幅度拉升则缺乏基础。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那么其强势只能是昙花一现。从本周二的行情来看,虽然有银行板块高举高打,把强势维持到了收盘,但是其他大盘股就没那么幸运了。当天申万的一级行业分类指数显示,除银行外仅有非银板块上涨,而非银板块的涨幅只有0.3%,看得出大盘股已明显露出了疲态。另外,当天5800亿元的成交金额也提示人们,这样大的量尚不能令指数站稳2500点,那么,是否预示后市至少会调整一段呢?换言之,大盘股的强势行情,估计是来去匆匆,将要告一段落了。
沪港通等利好为当前股市点了一把火,有利于行情在理性的氛围中平稳上行。但这个市场太急躁了,人们幻想外资蜂拥而入,同时又臆测外资一定会买大盘股,于是不计代价换仓,高位追涨,结果收获了一条高位阴线。市场又一次告诫投资者:欲速则不达,凭消息炒作,脱离基本面拉高,即便是大盘股,也同样不会成功。进一步说,一种市场格局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因为某个事件的发生而轻易改变。